每日经济新闻

    圆桌会议:资本如何助力医疗产业发展

    每经网 2014-06-27 13:29

    今日上午,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4中国医疗改革资本论坛在贵阳召开。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一位主持人和六位嘉宾共同探讨一个话题:资本如何助力医疗产业发展。

     

    嘉宾包括: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执行秘书长尹立志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

    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观福

    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

    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助理付晓楠

    西藏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

    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苏永超

    以下为圆桌会议实录:

    尹立志:大家好,台上有六位实战性的专家,我的定位是代替台下的听众们,从台上嘉宾这里挤一点干货,你能不能把你们做的一些经验跟我们分享一下,哪些地方还有广大医疗企业,包括投资人可以从事的领域。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台上的嘉宾间断的自我介绍一下。二是就几个热点的话题进行讨论。三是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台下的嘉宾跟我们台上的嘉宾互动。

    先有请张斌张总先来。

    张斌:大家好,我是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个老字号企业,我们现在专注在中药和中医药领域的发展,谢谢大家。

    付晓楠:我是华泰联合证券的,我们是在华泰证券旗下的联合子公司。这两年综合业务来说,我们一直在资本市场排前五名,其中有一项非常突出的业务就是并购业务,在资本市场排第一名。

    近三年,前十大牛股中都是由我们来做的,托起来的股价的上升,比如说乐视网等等。今年以来,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并购基金,背后有很多上市公司跟我们一起共同成立的,我们未来也集中在几个行业,其中有生物医药、大消费等,生物医药行业是我们今后要着力在并购基金以及资本运用方面着力去重点推的一个行业。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想跟大家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原因,谢谢各位。

    姜广策:大家好,我是西藏德传的,我们公司专注于投资二级市场的医药股票,我们成立于2013年4月份,收益1.5元左右。我做基金的思路就是,做资本市场和医药企业的桥梁,一心一意为医药企业服务,通过医药企业的成长,我们双方实现共赢。

    苏永超:大家好,我是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的苏永超,我们是老五家基金之一,截至去年底,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两千亿。我是去年下半年接的这个基金,今年以来截至昨天是3.7左右的收益率,谢谢大家。

    尹立志:另外两位嘉宾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么今天第一个话题,刚刚之前的演讲嘉宾讲的很重的篇幅就是关于医院方面,我想请张观福聊一聊,在并购医院方面,您有什么一些好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张观福:从我们的体会来看,现在医疗资源还是一种稀缺资源,这个还是要善于去发现,不要怕辛苦,要多跑,因为这种资源很稀缺。另外还是要看它本身的团队,团队要非常优秀,医疗的管理团队。因为我们这几家医院经营起来效果很好,我们去年开业的医院到今年月收入已经上千万了。我们最近跑的很多地方去看医院,还是要找优质资源作为我们的技术依托,这是我们目前要关注的。

    还有一些民营的医院,依靠自身的力量,比如说专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发展的也还可以,这也是我们目前关注的东西,但是最核心主要是技术,当然这个是很难找的,这是我目前的体会。

    尹立志: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现在是冬天的晚期还是春天已经来临了?您怎么看待大趋势?

    张观福:还是冬天的结束,春天刚刚开始,还在萌芽的状态,我觉得是这样。

    尹立志:谢谢张总,接下来想问一下顾昕教授,刚才您演讲非常有激情,非常棒,我想代替台下嘉宾问一问,医改机会在哪,能不能跟我们分析几个趋势和细分方向?

    顾昕:谢谢主持人,谢谢在座的各位。我来大谈特谈投资机会,这不是我的事,这是他们的专业。我只能从政策的角度和一般性的观察,因为我接触过很多有关的实践,从这些案例中会有那么几条。首先政策确实有很多障碍,但是中国的事是这样的,政策障碍多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想办法绕一绕,或者我们有些事干了,不要高调的去说,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我们刚才说的很多政策性障碍,实际上造成一种情形,所有老百姓都知道,医疗服务中是公立医院比较牛,因为它有品牌效应。如果我们民营资本,如果你想成功干点什么事,单练恐怕是悬的,你总要借助一些公立医院的品牌效益。张总他们很成功,贵医是第一品牌。如果在华北搞民营,你得想办法弄北京的,比如说同仁医院弄到保定,他占点技术股,这是比较好的。

    第三条,简单的说让他们成为技术股,成为股东之一。关于这一点,我们现在有很多实践,比如说昆明就有同仁医院,也是民营的。我记得通则医疗,他们以前是口腔医院,这种专科适合于搞投资,但是他们后来由于昆明是推动民营,他们在昆明第一家收购昆明市原来的口腔医院。总之,如果要搞综合性的,你如果不借助公立医院的品牌效应,我觉得是很难的。

    还有一条,我们政府有很多政策,现在构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是说实话,我们公立医院体系中,现有绕过障碍的,招数多的也有,我们医院搞民营化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

    刚才提到价格问题,药品中标价虚高,很多公立医院都是采取自己办一个医药公司,其实我们民营的就在宿迁那个地方,都是这样,这种实践其实还是有成功的案例。

    我最后一点要说的,在每一个地方收购医院,比如说收购公立医院,恐怕收购方案中,对他们原有的医护人员,尤其是编制内,他们这个方案怎么处理,那恐怕是绝对最后投资与否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这方面,我估计各种不同地方,面对不同情况,咱们企业家有各式各样的办法来处理。说实话,虽然大家都有编制情节,但是也不至于为这件事叫苦,总是有解决方案。

    尹立志:我这么理解对不对,做医院三点:第一低调,很多事情可以干,但是不能说。第二,傍大款一定要找有核心,优质资源的合作方,将资源盘活。第三,有钱一起赚,一定要成为利益共同体,保持后续稳定。

    顾昕:你这个总结很精辟。

    尹立志:问一下张总,我们广誉远是一个非常老的品牌,也是一个金子招牌。您能聊聊你们的在做的一些新工作吗?

    张斌:谢谢主持人,我们跟张总有一家共同股东而结缘,信邦的改革,在国内开了一个先河,在行业来讲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广誉远是老字号的重要企业,我们从去年有一些布局,主要是专注在围绕中医药产业链,去年提出了百城千店的计划,未来三五年时间,建立一百家国医馆。主要是结合去年国家提出的职业医师多点职业,我们跟国内很多名老中医有过很多交流以后,多点职业放开以后,很多名老中医也在想怎么把自己的资源发挥得更好,很多人也在想,我能不能搞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呢。但是交流过程中,他们有这种想法,但是当他想做自己工作室的时候,面临最大问题,第一个是资本,第二他虽然是专家,但是不一定是运营专家。在这样一个结合点上,我们就想到,作为我们中药老字号企业,如果能够跟名老中医专家资源结合,搭建一个国医馆的平台,这样就进一步把国内很多名老中医,为他们搭建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提供高端的、中医的诊疗服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去年开始布局,今年年底可能会在全国有8个省会,这8家会隆重的启幕登场,开门营业,够是广誉远的国医馆,一个是搭建了名老中医的资源,另外我们还打造精品中医药的引荐,为中高端人提供服务,实际上这也是需求的差异化决定的,做一个中高端的中医药服务。

    尹立志:我能不能通俗的理解,我们做国医馆本质就是把中老名医价值真正放在市场,我们模式是奔驰4S店的形式,中医不擅长运营,他只擅长看病,而你是通过系统品牌战略宣传,把医馆开好,让他去看就行了。同时还有药的问题,咱们把中医药并在里面来,成为一个连锁的形式。

    张斌:是的,搭建一个名医配好药的平台。

    尹立志:但是开这么多店,你的资金是怎么解决的?

    张斌: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因为围绕精品中药的发展,我们在各地找的优质合作伙伴合作,三年五年以后他们股权会跟上市公司股权进行互换,持续盈利以后,又能够让他跟资本市场股权对接,是这样设计。

    尹立志:前期是借用国医馆品牌管理,让各地区把投入解决了,三年左右当运营正常的时候,再回过去,这也是非常强的融资的方式。

    张斌:是的,我们主要提供精品中药供应和国医馆标准化制定和搭建,各地有各地的合作伙伴来投资,这样就服务标准化,药品的标准化,同时搭建一些名老中医医院。

    尹立志:没有想到,几百年的老字号,居然有这么先进的资本运作的理念。想问一下付总,您讲到我们在二级市场表现非常好,您对医药方面并购基金,您对行业趋势怎么看?您觉得对于这些广大医药从业企业家,怎么借用医药并购的资源和资金的优势?

    付晓楠:第一个问题,说起来相对来说专业一点。从并购基金的角度,不光是通过并购基金做一个整合,还有其他很多手段。并购基金实际上对并购来说,是一个最灵活、最多变、最有效的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现在国内来说,我们并购基金目前还做不到像美国并购基金那样,我们直接控股买了之后,重新整合之后再卖出,大部分基本上在做一种过桥,阶段性的。所以这个过程中,可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第二个问题,对于企业家,实际上近年来,我们的团队,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大概有将近20%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今年拜访的客户中,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所有上市公司都说要并购,你赶快帮我找一下并购的标的。这个过程中,有中药上市公司,还有制剂、化学药、医疗机械等。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你的并购一定要跟战略相互一致。如果只是为了市值管理,为了买利润,这个从长远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要从核心战略,想清楚我为什么要做并购,这个并购对未来总体发展有到重要,这是我构想的大板块中的一点,这样的并购才需要做。

    所以,我还是提醒企业家和资金资本,大家还是要有一个战略的前提下的一个理性的并购。

    尹立志:您说现在的医疗并购都是快进快出,其实这里面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并购之后的战略整合和资源配置,当然现状可能不是那么好。您觉得在未来发展趋势里面,医疗并购真正回归到医疗并购企业的价值,您觉得现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觉得三五年之后,大概看好什么样的趋势?三五年之后,还会是现在这样短期行为,纯财务投资吗?

    付晓楠:我觉得这种短期行为或者纯财务投资,目前带有阶段性。但是从深层的原因,也是跟整个不管是资本市场还商业领域,大家共同追求短期快捷浮躁的气氛相关的。几年之后是不是可以逐渐回归,这个要慢慢来看。但是我相信,当市场中短期机会更多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博短期的,当短期阶段过了之后,也许就会改善。另外对人才的需求,如果没有前瞻性人才,优质人才带领的话,也是没有用的。

    尹立志:医疗并购基金,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会跟房地产基金对比,好在现在这个势头,大部分投资人对房地产投资都保持谨慎态度。你讲到特别好一个问题,究竟在医疗行业并购,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人才问题,他既懂得未来医疗行业的趋势和格局,同时又有非常好的资本操作能力,你觉得这种人才是从专科金融背景过来的合适,还是说在药企里面摸爬滚打过来的?还是说两个都没有特别明显的?

    付晓楠: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招我们自己的行业研究院,我们不喜欢直接从学校招不管是金融背景或者医药背景,我都不太愿意要,我最喜欢的是来自产业的,比如说你在拜耳干过,在信邦干过,我喜欢要这样的人,因为他对产业理解非常深入,金融学起来又并不难,对我们来说,金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更需要行业背景的人。来自产业两者结合的,是我们未来最想要的。

    尹立志:如果我们有做医药销售代表的同志们,你们要看到希望,未来很可能这个方向在等着你。

    想问一下姜总,咱们在私募的二级市场非常有名,您最近看好什么样的医疗版块?

    姜广策:现在A股大概200个,里面细分行业很多,但是每个细分行业做到前位的其实都有机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周期,你只需要判断这个企业的周期,它是向上还是继续走平。我现在重点投资的股票都是11年间上市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上市快四年了,上市花费的窟窿也填平了,也开始产生效应了,这一波企业最有可能往上走。

    尹立志:新医改大背景下,您觉得有哪些版块或者行业,可能会面临往下走的趋势?哪些会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姜广策:医改是一个很大的变局,也催生了很多热点。往下走的,我觉得主要是基于宏观经济的周期,还有行业里面环保给原材料造成的压力。

    尹立志:想问一下苏总,咱们这两年业绩非常不错,你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操作策略?

    苏永超:我们比较注重一个是抓住一些医药行业的本质,实际上医药行业整体来看,还是一个成长性的行业,它跟其他行业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大家投这个行业,还是看成长性。虽然去年底到今年初行业增速有一些下降,一个可能跟反腐以来有关,去年是前高后低。另外是本身的GDP增速在在下降,但是整体行业的发展,我认为还是健康蓬勃的。刚才九鼎投资也说了,我们现在GDP占比5个点,2013年5.15,2020年长期来看的话,我们GDP要翻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占比可能要提高到6.5,整体医药卫生的支出大概是7.5万亿的水平。当然这里面的结构可能会有一些微调,因为现在药占比达到40%,事实上今后肯定是要下降的,如果2020年下降到30%的话,医药这一块增长速度可能会跟不上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行业增长速度是1.5倍,检测费用肯定跟药一样,也受到影响,实际上现在增量部分就是其他,这个其他我们认为,因为公立医院提供基础医疗疑难杂症,民营医院可能是特色医疗。我们从去年以来,我们更注重于行业里面结构性的机会,我认为未来发展的话,包括三五年以后,实际上行业结构性发展机会会更加明显。

    尹立志:药品比重下降过程中,你更看好特色的、医疗服务的或者板块公司。

    苏永超:对,这是整个宏观来看,药品整体来说可起来可能是一个受损的行业,包括药占比的下降,包括医保控费。但是包括疾病的变化,包括老龄化提高,用药的结构、品种会有很大的变化,实际上这也是结构性的东西。

    尹立志: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其实还是都有机会,什么样特质的公司,你觉得最具备投资价值?

    苏永超:长期来看,商业模式的话,实际上商业模式在不断更新的,就像西班牙队,08年之前西班牙队大家都不知道的,就是个二流球队,08年开始创新一种商业模式,传球传的大家都睡着了,开始进个球,但是到这界世界杯这种模式其实已经失效了。所以说,短期可能会有一个迅速发展,但是长期来说,包括产品、管理、执行力是核心因素。

    尹立志:还剩下20分钟的时间,我希望把这个机会更多的交给台下嘉宾,对我们台上六位嘉宾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尽管问。

    提问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有一个问题,从医改到现在,总的感觉是一个学习国外,特别是学习国外一些P2P模式的一些做法,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是比较特殊的国度,拷贝国外已有的经验。您觉得国外哪些模式、哪些做法是能符合中国基本发展思路和方向的?比如说新西兰、美国、英国哪一部分?这一部分可能对我们也很有参考作用,我想了解一下顾教授的看法。

    顾教授您好,我也是北大毕业的,现在在北京做医院管理工作,谢谢。

    顾昕:谢谢这位校友,国外的医疗模式简要的说,基本上就三种。许多人喜欢说新加坡,新加坡咱们忽略不计,它是一个单一的城市国家。世界各国就三种:全民公费医疗体系,全民医疗保险体系,还有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这个在咱们国家,弄二十年也弄不起来,因为我们保险业结构问题有很多,它还有别的好多商业机会,根本顾不上弄这个。

    另外,你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必须要有数据,保险要讲究大数据,发病率、各地平均费用都要有数。现在我们商业保险机构什么数都拿不过来,这个咱们不细讲,就是说咱们学美国永远学不了。那(剩下)一个就是全民公费医疗,一个是全民医疗保险。我们老百姓比较信国家,即使国家很多事干得不好,他们就真信,这也没辙。在我看来,其实差不多,无论是公费医疗还是医疗保险,都是拿保费,其实把钱拿去之后,后面的事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我们中国对全民公费医疗体制是有误解的,他们觉得政府把钱拿走了,要让医院给老百姓服务,当然是让公立医院给老百姓服务,然后对公立医院搞财政拨款,医生领工资。但是这样的体制,在世界上搞公费医疗体制,比如说英国、北欧、南欧实际上早就改变了。他们把钱拿走了之后,他们玩团购,至于向谁购,这个没有关系,公立和民营,只要你干得好,咱们签个协议,都可以购。简单来说向家庭医生购,他们既是个体户,也开连锁,另外还有中医,搞一个连锁,搞点品牌效应好象更加重要,西医的话个体户就行了。外国的诊所都是个体户模式,在英国也一样。

    公费医疗除了门诊以外,你下面住院了,医院有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咱们国家无论怎么改,大体上也是这样,总之要搞个全民医疗保障,总之他拿钱要多一些,然后他来买单。

    我们国家,我相信一定会走上这条路,再怎么弄都是这么一个模式。所以今年对我来说不是民营医院的发展,最要紧的是以后怎么跟医疗保险发生关系,除非我们做高端,我们不参加医保,这个是另外一件事。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医保的拓展,钱越来越多,覆盖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多。很多生物医药产业,一些新的药品、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中高端也会慢慢纳入到医保支付范围内,但是也许不会完全支付。

    关注医保政策,对我们怎么样跟他们进行博弈,这是特别关键的。

    尹立志:顾教授带着我们从国外转了一圈,发现最终的答案,中国现有的政策和医改体制,我们只能自己摸着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

    提问2:各位领导,我是医药分析师,我想请教张观福老师和各位专家一个问题,非营利性医院有它的优势,但是劣势就是不能定点和分红。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院领域,但是国家特别喜欢我们大家进入到非营利性医院这样一个领域。但是我们知道,资本是有逐利性的,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供应链把钱掏出来。

    我的问题很简单:第一,你们是否看好非盈利性医院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第二,对民营资本介入非盈利性医院,我们有什么样好的商业和盈利模式?谢谢。

    张观福:这个问题,我们四家医院里面,两家是盈利性,两家是非盈利性的,一个是纳税的区别,一个是利益分配的区别。

    从纯粹的资本投资角度来说,投非盈利性还是蛮麻烦的,因为结构上就不准你分,你赚来的钱不能分,这个是有问题的。但是现阶段来说,我们国家问题不大,办法还是很多。一个是你不只是单纯办一家非盈利的,也许有盈利的,有非盈利的,你可以通过盈利性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的合作,把利润转移。通过医疗的顾问、咨询,通过这一类的形式,转移到可以分配利益的公司里面去,这个基本上好象大家都是这么做,不太有问题。关键是有没有优质医疗资源,只要赚了钱了,把它弄出来的办法还是很多,关键怕赚不到钱。

    提问3:各位前辈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华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是一家生产药品的公司,主要中药为核心。作为制药企业,我有一个问题请问一下在座专家,就像各位专家提到的,针对医改来看,我们感觉方向是好的,也有很多利好政策,但是对于一些细化的政策,实际上是没有配套或者没有出台的。当中也有很多问题,尤其对于生产企业来讲,有很大压力。比如说新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现有的审批机制很严格,特别是针对中药,基本上就是不批的状态。

    另外价格上面,就像顾昕专家提到的,价格机制是非市场化,成本和价格是难以匹配的。

    第三是销售方面,就像刚才苏总提到的,我们有一些政策,比如说药占比下调,医保控费的问题,这对于生产制药企业来讲也有很多障碍。

    我想咨询一下张观福和张斌老师,对这样的问题,怎么样突围,怎么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谢谢。

    张斌:你提的问题也是我们企业一直非常头疼的问题,我们广誉远103精简国药的方子,一百年前就开始生产了,价格体系发改委都有备案。所以现在一个老药要提价,那比登天还难。对我们来讲,我们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是中药品种,真的面临很大问题。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药七几年卖28,现在卖48,这个不成正比的。七十年代人参3块钱一斤,现在一千多块钱一斤。所以我们09年医保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进行很多的工作,包括我们定坤丹,三十年前8块钱,我们现在16块钱,人家在我们这里面筛了6位药出来,就卖到70多块钱,好方子没有很好的价格体系,没有办法我们就推出了口服液,我就不进医保了,放进去也要死了。

    尹立志:张观福先生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张观福:我大学是学制药的,我个人的观点,任何一个商品都是两种属性,要么就是有创新,有技术优势,要么就有成本优势。每一个药在这两个上面去结合和挖掘都没有风险。但是如果这两个东西做起来都很困难的话,我想那真的是困难,因为目前这种政策,过去我们卖药可以通过一些不太正规的东西去驱动它,现在逐渐失灵了以后,还是要回归到这两个本源上面来,我觉得还是围绕这个去开展吧。没有创新就有成本,要么就是定价定得好。

    尹立志:两位张总的回答,我觉得他们意思是我们两就是难兄难弟啊实际上。

    因为时间问题,我们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我们还有今天下午的圆桌论坛。

    结束之前,有请台上六位嘉宾给个一句话的总结。

    顾昕:我顺着刚才张总的问题,现在到底是什么气候,我觉得是解冻了,冬天解冻了,但是春天还没来,快来了。

    张观福:我的感受是,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形势一片大好,因为过去的医疗基本上谈不上服务,现在把服务这两个字加进去以后,就非常广阔。

    张斌:我认为中医药行业的春天已经来了。

    付晓楠:政策配套,尽快跟上,发挥资本资源配置的作用,共同推动医改。

    姜广策:我个人觉得医改的路还比较漫长,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觉得有很多问题,必须要动全身才能牵那一发。实际上如果没有更大范围的改革,医改很多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具体到刚才那个医药企业的困境,我认为破办法也是一句化:我认为医药企业的本质是知识产权,医药从创新的角度去突破,要掌握自己的定价权,要做出我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东西,医药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

    苏永超:医疗健康产业应该说是前景巨大,风险并存。我们从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民营医院的投资也是有一波波澜壮阔的投资,最后大浪淘沙下来剩下来的是非常少的。整个医院投资过程是重资产的,过程非常长,我觉得风来的时候可以跟一下风,但是还是要擦亮眼睛。

    尹立志:台上的嘉宾总体都是看好医疗改革的前景,那么春天如何播种,春天如何耕地,期待我们今天下午的圆桌会议。再次感谢台上的嘉宾,也感谢台下的朋友们,论坛到此结束!

    主持人:2014中国医疗改革资本论坛今天上午的部分告一段落,接下来大家可以在宴会厅就餐,下午1:30分有一个分组讨论,下午15点整沙龙讨论结束以后,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圆桌论坛,今天上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上一篇

    吴清功: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下的资本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

    A股炒新顽疾何时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