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日举行的亚洲信用体系建设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士表示,西方信用评级机构垄断国际评级市场话语权,给亚洲及全球经济带来风险。亚洲国家亟待增进合作,建立一个能承担亚洲评级责任的新型评级机构。
西方机构主导评级市场
法国前总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主席德维尔潘表示,亚洲地区应建立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公信力的本地信用评级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具有典范性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信用评级联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10月在出席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时提出,打造亚洲货币稳定体系、亚洲信用体系和亚洲投融资合作体系,促进地区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德维尔潘表示,目前信用评级规则仍由西方制定,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掌握全球96%的信用评级市场份额。
对于西方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前未能有效警示风险,澳大利亚前总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成员陆克文表示,由于独立性问题以及对部分国家存有偏见,西方评级机构的评级出现扭曲。总部设在纽约的评级机构可能注意不到亚洲、非洲的情况乃至中国不同省份固有的多样性,更不用说其它一些小型经济体,这正是问题所在。
金融改革提出新要求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关建中表示,应建立一个能承担亚洲评级责任的新型评级机构,构建“国际双评级体系”。关建中表示,亚洲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关系链接起来的地区资本流动体系,建设这一体系要推动债权、债务关系的跨国组合。如果缺乏相应的跨国信息支持模式,仅靠评级机构搜集信息,将无法为建立地区信用关系快速提供评级信息,并且影响评级信息的质量。因此,构建一个支撑亚洲评级一体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就成为必然选择。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创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非主权性质信用评级机构,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3家独立评级机构联合发起。23日,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宣告成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金融改革对信用评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体制改革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放宽金融准入。新的民营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后,为信用体系的建设带来了很大需求,这就要求国内建立覆盖面比较广、能真正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信用评级体系。同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投资者需要鉴别其信用,此时信用评级体系可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如果人民币逐步同美元、欧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也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制衡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