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5月28日,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在第三届京交会的一个分论坛上说,与货物贸易相比,中国对服务业的保护更多,“特别是在金融、电信、专业服务和数字贸易方面。”
覆盖了全球服务贸易量70%之多的《服务贸易协定》(TiSA)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主导,中国于2013年9月正式提出加入TiSA谈判,欲参与服务贸易规则制定。
与会一位了解谈判的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中国服务业开放度不高导致参与制定全球服务贸易规则的难度较大。
近年服务贸易出口稳定增长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以年均11%的速度稳定增长。
2001年中国入世以前,中国的服务出口在世界仅排名第12位,占全球服务出口比重只有2.2%,而到2013年,中国的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五位,占比达到4.5%。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保持着高速稳定发展,即使在金融危机时也没有出现陡降。
根据在货物贸易方面的入世承诺,中国从1992年逐渐将实施税率从之前的42%降至2013年的8.7%。
“按照贸易加权方法计算,目前更加准确的实施税率仅为4%。这是所有大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实施税率最低的。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所开展的大胆开放,为我们换来了制造业的强劲增长。”易小准说,但服务业没有跟制造业一样。“中国的服务业急需新一轮的自由化进程来提升其竞争力。”
易小准说,“如果想要复制我们在制造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就必须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便于和促进服务业的贸易与投资。”
2013年,服务业在中国的GDP比重中增加至46%,首次超过制造业,仍然比经合组织国家73.6%的平均比例低。
“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应该从重点发展制造业转型为扩展和提升服务产业,这是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易小准说,贸易政策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逐步取消服务贸易限制措施是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必要组成部分。
易小准认为,不断提升的制造业成本让中国没有别的选择,中国需要进行经济转型,从低成本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型经济,而上海自贸区正在进行的服务业开放度的探索,对中国评估和制定贸易政策至关重要。
成员对中国加入存立场分歧
目前,中国服务业需要获得可预见的规则和市场准入。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中国政府职能要发生转变。
在WTO工作的易小准支持中国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制定服务业规则和市场准入。
“服务贸易总协定鼓励更多透明度、非歧视和竞争,这些义务和中国国内的改革是一致的。”易小准说,“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将多边服务谈判在世贸组织‘后巴厘’的进程中作为贸易议程的优先领域。”他预计,服务贸易谈判多边进程如果成功,有助于中国在未来10~20年的发展和增长。
《服务贸易协定》寻求新的、更高标准和规则的谈判路径,目前已进行两年之久,现已包含了23个成员。
在全球服务贸易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中国、印度、新加坡、俄罗斯、泰国、巴西和马来西亚还没有进入TiSA。到2014年5月,TiSA已经完成了6轮谈判。中国于2013年9月正式提出加入TiSA谈判。“但是加入TiSA要经过现有成员的同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说。
而现在TiSA成员对中国的加入存在立场分歧,欧盟、澳大利亚倾向于接纳中国加入,但美国持反对立场。
2013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为中国加入TiSA提出了评估条件: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双边投资保护协议(BIT)谈判时的立场、上海自贸区中的投资改革情况、中国在过去谈判中是否热衷高规格的服务贸易承诺、中国是否完全执行两国电子支付服务争端的WTO裁决。
这些评估“关卡”在当时被中国拒绝,但中国依然加入TiSA谈判,也在上述一些领域中积极作出变革。
一位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和“能进得来”是两码事。“有些说是开放了,但限制很严,相当于没有开放。开放标准衡量的自主性很大。”他还表示,中国入世承诺开放服务业90多个部门,在主要的行业比如电信和金融方面,开放的步子小,跟国际差距比较大。此外对外资开放的一些领域却对民资作了限制,“开放程度低使得中国基本上难以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至少是在TiSA这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