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微软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独资游戏机生产企业拿到了营业执照。据悉,这家企业注册名为“微软游戏游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微软大中华地区副总裁陈实 (DavidShiChen),注册资本3340万美元,注册地在外高桥,系外国法人独资企业。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蒋佩芳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蒋佩芳 发自上海
5月23日下午,微软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独资游戏机生产企业拿到了营业执照。据悉,这家企业注册名为“微软游戏游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微软大中华地区副总裁陈实 (DavidShiChen),注册资本3340万美元,注册地在外高桥,系外国法人独资企业。
就在微软快马加鞭之际,其游戏主机领域的老对手索尼也紧随其后。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32,SH;以下简称东方明珠)则于昨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方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明珠文化)与索尼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合同,在上海自贸区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负责生产、营销索尼集团旗下索尼电脑娱乐公司的PlayStation硬件、软件及提供相关服务的在华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微软游戏主机入华的合作方百视通为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小文广)的控股子公司,而索尼的合作方东方明珠则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大文广)的子公司。目前大小文广正在合并重组当中。
微软独资公司负责贴牌生产
据 《自贸区邮报》援引陈实的说法,“微软游戏游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从注册到拿下营业执照仅花了3天时间,而即将在中国开售的游戏主机XboxOne标准版套装售价还没有定,“会听取各方的意见。”
按照陈实的说法,上述微软的独资公司将负责在上海自贸区内贴牌生产游戏机,而微软与百视通(600637,SH)合资成立的百家合则主要负责游戏内容方面的业务,“我们的游戏将以中国文化为元素。”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为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6月转发了文化部等部门 《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生产、销售即行停止。任何企业、个人不得再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生产、销售活动。”
自去年9月底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市场对于娱乐性外资企业注册设立、游戏主机生产等一系列文化领域政策的放开就有所期待。很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规定,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国内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外市场销售。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更是发布了32项关于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的政策改革通知,其中包括游戏机解禁。
4月21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开放项目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涉及游戏机、游艺机销售及服务,演出经纪和娱乐场所三大领域。同时,《细则》规定,上海市文广影视局作为审批受理单位,只有通过该局的内容审查,游戏游艺设备才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随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控股的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BesTV)与微软在4月30日共同宣布将于9月在华正式发布双方合作版的XboxOne。
索尼进驻上海自贸区
而一直看好中国游戏机市场的索尼公司,此前传闻正积极与在沪企业接洽。据了解,为达成合作,索尼与东方明珠作了多次沟通,在广泛考察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与东方明珠成立合资公司,引进PS系列游戏机。
根据东方明珠和索尼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的两个合资公司覆盖了硬件和软件的生产、发行和销售,其中上海东方明珠索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拟定)注册资金1000万元,东方明珠占51%,索尼占比49%,索尼电脑娱乐(上海)有限公司(拟定)注册资金4380万元,东方明珠占30%,索尼占比70%。
资深业内人士BobLee认为,“游戏业务是索尼的核心业务之一,包括PS4在内的产品引入上海自贸区,无疑将大大利好索尼。”
也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索尼选择东方明珠设立合资公司,可能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与其他民营互联网企业相比,东方明珠作为国资企业,尤其是作为大小文广整合后的上市平台,具有更强的品牌知名度和综合实力;二是上海市文广影视局拥有对游戏机软件内容的审查权,为日后的游戏软件审查获得便利。
对于索尼介入中国市场,陈实日前回应媒体的看法是,“有竞争是好事。”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则评价称,索尼与微软在游戏机市场中虽然竞争激烈,是一对“敌手”,但在不同市场情况下,角色可以发生改变。当前中国的游戏机市场仅凭一家公司难以支撑,只有“把饼摊大”才能迅速激发市场潜力,实现共赢。
此外,蔡灵还指出,一旦微软和索尼作为全球游艺机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游戏、游艺机生产企业造成冲击是必然之势,也不排除两大巨头趁机对一些优质生产企业进行收购,降低自身生产成本。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