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家庭农场的规模要适度,要给更多人种地机会,大家精耕细作把粮食种好”,5月19日~20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上海调研时强调。
每经网5月23日北京讯(记者 张雯)
把握适度规模成为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目标之一。
“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家庭农场的规模要适度,要给更多人种地机会,大家精耕细作把粮食种好”,5月19日~20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上海调研时强调。
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全国共有符合统计标准的家庭农场87.7万个,其中,从事种养业的家庭农场达到86.1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98.2%,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迅猛。
一位北京市农委人士认为,制定家庭农场发展规划要结合城镇化中长期目标,并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空间及其承载能力,避免追风、扎堆、赶政策。
据了解,当前我国村庄空置面积已经超过1亿亩。“一批批青壮年农民离开村庄,老年农民慢慢离开人世”,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很大部分农民工不会再回到村里居住。”“谁来种地”已成为实实在在的问题。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此前表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亟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以承包农户为基础发展家庭农场,一方面可以培育专心务农的商品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能够保留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
自家庭农场概念提出以来,各地扶持政策密集出台。近日,西安市首批示范家庭农场出炉,而今年西安市也将拿出200万元支持100家家庭农场发展。江苏如东县则对流转农户承包土地500亩以上,专业从事优质粮、棉、油生产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给予每亩50元的一次性奖励。
但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荣才认为,近年来,全国各地大规模集约化畜牧业、工厂化渔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家庭经营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比较优势,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农业领域,这些势必推动农业经营体系的进一步变革。城镇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将进一步限制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功能被要求更加紧密地与保护自然、提供生态服务、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
马荣才建议,对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当帮助其直接变更为家庭农场,将培育家庭农场与发展农民合作社有机统一,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政策和相同的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