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搞好了对于上市公司有利,对股东和证券市场都有利。不过,市值管理本身并没有提振大盘行情的责任与义务,不宜夸大它的功能。
每经编辑 桂浩明
◎桂浩明
新“国九条”的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 “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一表述引起市场广泛议论,有人将其解释为“特大利好”,认为如果上市公司搞了市值管理,就必然要管股价,甚至会采取措施来推高股价,这对于二级市场,以及中小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于是乎,在一些人的眼中,市值管理被赋予了“救市”的功能,成为有助于股价上涨的政策措施。
在境内市场,以前也有人提起过市值管理,只是因为管理层对此没有明确表态,客观上也没有哪个上市公司进行过相应的实践,因此它更多还只是一个概念,而且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所谓的市值管理,标准的解释是它作为价值管理的延伸,致力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具体来说,就是基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机制,包括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将对股东的回报放在首位。
在这里,市值管理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它是包含在公司的价值管理范畴之内的,因此任何市值管理,都不能脱离公司价值本身,所以与炒作股票显然不是一回事;其次,市值管理是要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上市公司中,客观上存在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其有着各自不同的诉求。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诉求是合理的,就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当这些利益诉求之间出现矛盾时,就需要予以调节。换言之,也就是市值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把股价搞得越高越好,因为这个可能会导致短线交易盛行,虽然能够满足短线炒家的胃口,但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则并不有利;最后,市值管理的核心是对投资者的回报,这种回报更多是建立在长期投资的基础上,是通过企业良好的经营以及市场对其未来看好这两大因素叠加起来所形成的,而这一点将深刻地体现在公司从经营战略到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之中。
明白了以上这几点,我们就可以来探讨市值管理对股市的影响了。应该明确的是,上市公司搞市值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不同股东之间的关系,服务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由于事实上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股价最高,所以市值管理本身未必会着眼于推高股价。就整个市场而言,实际上也不能把推行市值管理视为“救市”。客观而言,就现在的情形来说,也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有条件搞市值管理,所以在新“国九条”中,只是说“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而不是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这样做。
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股权稳定的角度出发,海外成熟市场的市值管理,往往是集中体现在当公司股价过低,可能导致敌意收购时,将采取回购注销以及低价配股等形式。优先股的设计,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市值管理。显然,这里确实具有“救市”的含义,但主要还是救公司本身。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上还很少出现敌意收购,另外相关政策对于此类收购兼并也不是特别鼓励,因此上市公司本身基于维护公司股权稳定而进行的市场管理实践比较少,在这方面也缺乏现实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说存在加以改善的空间。当然,设计合适的分配制度,是上市公司实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方式。海外上市公司在利润分配上往往有很大的弹性,并且经常会进行拆细,这本身也是市值管理的一个手段。当然,境内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管理比较严,而且也不那么鼓励拆细,所以真正要推行市值管理,恐怕在制度上还是要有些调整。否则,市值管理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市值管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搞好了对于上市公司有利,对于其股东有利,对于整个证券市场当然也有利。不过,市值管理本身并没有提振大盘行情的责任与义务,如果过于夸大它的功能,这就不仅仅是对市值管理的曲解,而且也是错误地理解新“国九条”了。
(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总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