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国九条”于无声处响惊雷 三年三道“坎”

    中国证券报 2014-05-12 08:40

    “两融”或已过巅峰期信用业务有待再创新

    创新政策放开以来,行业内对利润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信用业务。但信用业务当中最先开闸的“两融”业务或许高峰已过,正面临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2013年度经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115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其中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184.62亿元。而目前“两融”余额已经超过4000亿元,按照出借资金利率8%计算,也将有300亿元以上的收入,而同时其余的股票质押回购等其他信用业务贡献正在增长。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两融”的创新高峰或已经到来。2014年一季度,“两融”余额从年初的3465亿元增至3975亿元,增幅已经低于2013年同期78%的水平。在增速下降的同时,一些券商出现费率议价、佣金降低,甚至违规的现象。而随着融资渠道的放宽,券商在这一业务上的竞争还将加剧。据悉,目前大券商中维持千分之一两融佣金率的已不多。有券商表示,此前由于是新业务,其佣金都高于普通账户,即在千分之一左右,现在则普遍降到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区间。

    “未来‘两融’余额增长也将逐步从单纯依赖客户数量,转向‘两融’交易模式与策略升级转变。”国泰君安相关业务部门认为,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两融”业务的客户开发也相对成熟,仅依赖客户数量已经不能保证市场占有率。

    据悉,不少券商开始制定新的业务策略,如结合券源管理、量化策略支持等优势,丰富完善“两融”客户交易模式,实现“与客户共同成长”。国内还有一些大券商也都意识到,虽然“两融”业务的增量还在继续,但增速下降是必然的,如何挖掘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和提供新的业务成为关键。有券商将信用交易业务的重点放在前期不太推广的约定购回、股权质押等方面,因为这些新业务更有增长潜力可挖。有信用业务部人士介绍,“刚开始做‘两融’,主要是在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人难以从银行贷款的情况,券商又具有金融机构的优势,弥补了客户无法从银行贷款的不足,由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越深入就需要越多的风险管控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两融”未来业务发展与券商实力、资券规模、业务创新、信息系统平台、量化策略支持等息息相关。其中较为关键的是资金实力。但目前除了自有资金,券商现有的融资渠道还不够多,并不能够持续获得较低利率的资金出借给客户,未来或许随着更多券商上市以及银行贷款、发债等多种融资方式的丰富,可以进一步保持充裕的资本金。业内认为,需要有进一步的创新举措盘活两融资产,用以质押融资或证券化,迅速扩大信用业务的总体规模。

     

    上一篇

    郑眼看盘:新国九条公布警惕题材股风险

    下一篇

    阿里上市恐致资金分流美国中概股再遇寒冬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