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两年无成果落地 信托创新研究总监萌生退意

    2014-04-30 00:4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雅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雅珏 发自北京

    近年来,中国信托业在“转型和创新”的呐喊声中狂奔到了11万亿元的规模,而如今面临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制度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泛资管时代市场同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创新与转型对于信托公司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

    于是近两年,行业内掀起了一股组建研究团队的热潮,各家公司纷纷在金融圈内高薪挖掘研究领域的能人志士担任要职。

    在金融行业里小有名气的张鹏(化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加入到了信托公司,欲大展拳脚。但时至今日,入行两年的张鹏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创新似乎只是纸上谈兵,他已经萌生退意。

    信托公司缺乏推行创新成果动力/

    在金融行业混迹10余年,专做产品创新研究的张鹏,当初受某信托公司领导赏识,加入到了其创新研究部门,并担任部门总监。但如今两年过去了,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的他,所带领的团队却没有一项成果得到落实,信托创新似乎只是纸上谈兵。

    张鹏的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是来自于券商和基金公司研究所的研究员,目前一共有6个成员,研究团队组建已有两年时间,这样的研究团队配置规模在信托公司里算是中上游水平。

    为了创造价值,不愿意吃“闲饭”的张鹏调整了部门结构,将研究部门分为宏观研究、行业研究以及金融产品设计三个板块。他的团队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从产品设计到客户需求对接,张鹏都是领着团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调研,团队成员常常分散到全国各地参与项目的调研工作,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市场需求,并设计产品模式。参与到新兴产业中,寻求潜在需求,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希望能为公司开发出新产品,找到可持续的盈利点。

    短短两年时间,除了日常的宏观研报、行业研究支持公司内部的学术探讨以外,团队还有多项新产品研究成果,以及以期限和风险匹配为基础的金融产品设计上的创新成果。但至始至终没有一项成果被完完全全贯彻落实。

    “信托公司里做创新产品怎么就这么难?”张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道。

    “每次想到自己和团队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化为一纸空谈,除了无奈还是无奈。说白了,信托行业的创新转型还没有到生死攸关的地步,传统业务还可以继续养活企业。再者,创新业务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强有力的董事会与决策层,就没办法自上而下地在整个公司推广。目前无论是信托业外部环境还是信托公司内部意愿,都还不足以支持信托公司推行创新。这造成了如今有成果而不能落实推行的尴尬局面。”张鹏表示。

    创新团队成员大多无信托从业背景/

    不过,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信托公司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一些金融机构的研究所,大多不具备信托业相关从业背景,这样的人员构成会造成研发人员对信托项目不了解、缺乏洞察力、想法太宏观等问题,与信托业务脱节较为严重。”

    面对质疑,张鹏表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的,后期也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而且多项研究成果已经被业内竞争对手抢先一步实行了。去年,我们设计的一款为信托收益权提供流动性的产品在公司被否之后,其他公司后来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产品。”

    张鹏提到的为信托收益权提供流动性的产品,类似于去年年底华宝信托推出的“流通宝”平台,以及中信信托“信惠财富”的财富管理平台,这种平台是为持有信托受益权客户提供流通转让服务,解决信托产品流动性问题的创新产品。

    “当初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考虑到解决产品的流动性问题是信托公司目前最迫切的需求。金融机构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一是进行项目的风险管控,二是实现资金错配。目前,信托公司主要做的是第一部分的事情,通过项目的风险管控获得收益。而资金错配,也就是提高产品的流动性,是银行最擅长的,吸收短期存款,放长期贷款获得差额收益。如果信托公司能解决产品的流动性问题,将会获得超额的利润。”张鹏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信托登记制度缺失,而解决产品流动性问题又是金融机构的基本需求,在现有条件下这样的创新应不乏市场空间。

    监管层在“107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13年信托业年会上都表达了将支持建立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的意向,并关注到了信托受益权流转问题。而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信托受益权一旦实现平台流转,产品流动性将被有效盘活。

    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信托产品的登记制度并不健全,但行业内多家信托公司都在开展相应的产品研究。由平安信托推出的信托质押创新业务,就合理地规避了法律障碍,允许投资人以各类信托受益权进行“约定回购”获得融资。

    张鹏称,“多家公司大力推进此类业务,也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可行的。”

    作为一家受托资产上千亿的信托公司创新研究部门总监,在外人眼里是光鲜靓丽的。但是张鹏苦恼的是,作为公司一级部门的部门总监,他却连签合同的权限都没有,无法发起业务流程。

    虽说创新研究部是公司的一级部门,但到目前为止,公司开展的传统业务,创新部门并不能参与其中,创新部门研究的新业务也无法得到公司各部分的配合。可以说,创新研究部门是一个游离在公司组织之外的部门。

    张鹏表示:“一个新项目的落成,除了领导层以外,更重要的是信托公司内部在前中后阶段的协作,单靠研究部门根本无法推动。一个新产品,如信托受益权转让的推出,势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公司各个部门现有业务流程的改变。”

    新的尝试总是有风险的,而且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需要公司领导层有足够的战略眼光和魄力,并将项目在全公司各部门协作落实推进,才能最终落实。

    “即便是领导同意了,大部分的业务部门愿不愿意配合?牺牲自身利益,放弃现有传统业务的机会,分身去开拓不一定有未来的研究成果?这很难说。最无奈的是自己又没有去落实项目的权利,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张鹏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冲刺IPO无果 昌润钻石转投新三板

    下一篇

    难以涉足业务流程 部分信托创新部门形同虚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