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电商”是否会产生新的报业产品形态?
国家广播与新闻出版总局报刊司司长王国庆致辞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高韵斐致辞
《东方早报》社社长邱兵发言
4月22日,在由上海报业集团主办的“2014中国报业新趋势论坛”中,“媒体+电商=?”成为传媒与电商精英热议的话题。来自全国50多家主流都市类媒体,与阿里巴巴集团一道探讨报业新趋势。
在此次论坛上,还有52家报社与阿里巴巴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探索 “码上淘”的模式,“媒体电商”正在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什么是“码上淘”?
4月,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济南六个城市12家主流媒体的报纸版面上,可以看到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商品“淘宝码”,读者用“手机淘宝”扫码,就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完成下单购物和付款等环节,然后坐等商品送上门。
这就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媒体共同推出的“码上淘”业务的开端,推出后便迅速引发了各界关注:报纸读者可以通过扫“淘宝码”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近千万张报纸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端口,除了提供新闻之外,报纸还将成为散布城市各社区、各家庭的移动商品“柜台”。
纸媒、特别是都市类媒体自九十年代起,成为中国媒体行业里的中坚板块,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但在互联网信息产业的挑战中,纸媒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激活读者的商业价值?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里真正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
此次论坛上,上海报业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高韵斐表示,传统报业如何在新的挑战下转型,是国内外传媒领域都在积极探索的方向,技术的更迭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在4G手机越来越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及扫码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码上淘所提供的“报纸+电商“模式,可以说传媒界一次有益的尝试。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王帅表示,“码上淘是我们探索电子商务平台和报业集团结合的一次实验,合作伙伴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信任让我们诚惶诚恐,阿里会竭尽所能去做好这件事情。阿里巴巴集团的目标是作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商,5.6年前二维码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过与报业集团的‘淘代码’合作探索,尝试让报纸读者直接购买商品。而凭借阿里巴巴庞大商品库、我们对用户习惯分析,结合报业的公信力以及用户影响力,都为我们提供了切入合作的新的契机。“
而在此次“2014中国报业新趋势论坛”中,包括上海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楚天都市报、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在内的共52家报社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约合作意向书,加入到码上淘的试水行列中来,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为合作伙伴开放其旗下丰富的商品库资源,双方将共同探索“码上淘”项目在本地的发展模式。
“媒体+电商”是否会产生新的报业产品形态?
此次论坛上,《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余海波也表示,北青是国内最早实现商业化的报业媒体,但目前传统的内容+广告商业模式正受到严峻挑战,传统媒体作为渠道的意义和价值在缩水,“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转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时机:移动互联为报纸提供了新的入口和平台,与移动互联网、新经济商业化最好的公司阿里巴巴合作,我们也希望借此整合旗下的平面资源,并重新构建产品体系,俯下身去提供用户愿意提供的服务。”
在《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委、南都报系总裁曹轲看来,码上淘为报纸读者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出现,“原来读者看报纸主要是为了了解资讯,而现在在阅读之外,报纸还为增加了消费的体验,’阅读+消费‘把我们的读者和用户的身份结合起来,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和以往的二维码应用也完全不同。“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评论说:都市类媒体一直在寻找转型的方向,这次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有助于报纸找到新的空间与新的增长点。“而且电商本质上是服务行业,在如何吸引用户、增加用户粘性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这也为媒体的升级提供了更多可借鉴之处。“
而此前根据贝恩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 Inc.)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将在2015年达到约5,400亿美元,而美国的网上零售额约为3,450亿美元。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网上零售额每年增长逾70%,而美国的增幅为13%。——中国电子商务的不仅规模庞大、强劲的增速也为新平台、新模式的重塑提供了更多尝试的空间。
阿里巴巴和报业有哪些可以合作的点?
今天,除了传媒界领军人物与行业观察家之外,来自阿里巴巴集团淘宝无线事业部、聚划算、阿里妈妈、淘宝营销事业部、菜鸟物流等业务的负责人,也在论坛上介绍了更多合作可能,包括“码上淘”商业化解决方案、菜鸟物流与媒体发行体系合作,以及是否可以与淘宝拍卖等业务合作。
淘宝无线事业部总监张阔表示,“码”会作为阿里今年的战略任务来做推进,包括商家码、媒体码都会是触达消费者和读者的新通道。
据张阔透露,针对“码上淘”业务,手机淘宝也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线上运营团队,并在品牌商和媒体建立桥梁,共同培育“媒体扫码”的入口环境。“除了淘宝天猫之外,拥有庞大流量,纸媒是触达消费者非常重要的通道。媒体自身属性使其善于捕捉时下热点,报纸也能把消费人群做进一步细分:日报、晚报、地铁报都有适合的读者群,这都便于在媒体上做更精准的营销。“通过跟我们平台的合作,移动端的海量商品、服务多了一个出口,能触达更广范围的社会生活;商家也由此获得更宽广的途径来展现自己的品牌。”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合作媒体的需要,帮助大家建立自己的独立运营的团队。”
“码上淘”还有哪些探索空间?
通过与电子商务的合作,报纸提供电商平台的增值服务,也有可能让报纸的读者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报纸的发行量方面,此前因为新闻纸张、印刷的成本压力,很多纸媒发行量越高、成本压力越大,而在“媒体电商”模式中,报纸发行就相当于线下PV,发行量越高,也意味着报纸的电商含金量越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报纸的行业形态,也有可能因此出现革新与重组,可以猜想的是,在阿里巴巴大数据库的支持下,报社是否可以利用自身的内容资讯优势,对其读者进行“精准投放”:比如在春游的新闻旁边,放上旅游户外产品的“淘宝码”;在雾霾的新闻相关版面布放“空气进化器”的商品淘宝码,甚至在“炫富”趣闻旁边,真的开卖“茶叶蛋”。
有观察者表示,报纸采用电商的商品库,接入第三方支付和物流体系,为读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从而获得交易流量分成,这一天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