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记者 沙斐 发自上海
近日,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连续被曝出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再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曝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这类产品结构较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更为复杂,因此收益率的浮动空间也更大。
业内人士指出,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利用杠杆实现以小博大的效果,只有跟踪的标的和当初判断的走势一样,才能获得最高收益率,但在现实中,这种概率却是极低的。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并不意味着银行在‘坑人’,而是由产品结构决定的。”
此外,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理财业务将逐步摆脱预期收益率模式,未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及以净值发售的理财产品将成为主流。
实现最高收益概率较低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1916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6502款。已公布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共有2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主要涉及招行、广发和农行等多家银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叶林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银行理财产品多为投资银行存款、债券等低风险固定收益类标的;但结构性理财产品除投资低风险产品做为保障,另将一部分资金用来挂钩外汇、股票、指数、汇率等高风险标的,通过两部分资金的分布比例以及挂钩产品的回报率设计,以博取一定几率的高收益机会。
“结构性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并不意味着银行在‘坑人’,而是产品结构决定的。”叶林峰指出。
以招商银行今年3月到期的“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沪深300期末看涨连续型带触碰条款)(104272)”为例,该产品投资起始日为2013年12月20日,投资期限为90天,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
产品资料显示,若挂钩指数在投资期内曾经达到期初价格的112%,则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00%,否则产品到期收益率等于固定收益率与浮动收益率之和,其中固定收益率为5.00%,浮动收益率为7.00%和(0,挂钩指数收益表现-5.00%)中的较低值。
按照上述设计,沪深300指数在产品存续期内下跌或上涨幅度超过112%(含),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为5%,如果沪深300指数在存续期内上涨且涨幅未超过112%,则到期年化收益率为固定收益率+浮动收益率。
实际情况是,挂钩标的指数期初价格为2278,在投资期内表现为震荡下跌走势,未曾上涨至期初价格的112%,因此产品到期收益率等于固定收益率与浮动收益率之和。同时,因期末价格下跌至2138,故浮动收益率为0,因此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00%,仅获得预期最低收益率。
除招行的“焦点联动”系列之外,广发银行的“欢欣鼓舞”系列、农行的“金钥匙如意组合”系列等都是挂钩股票指数、汇率、黄金或其他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计算方式与上述结构性产品类似。
业内人士指出,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利用杠杆实现以小博大的效果,只有跟踪的标的和当初判断的走势一样,才能获得最高收益率,但现实中实现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却是极低的。
摆脱预期收益模式成趋势
参考过往历史经验,外资银行一直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大户”。但今年1月以来,被曝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的银行几乎均为中资银行,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加入到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大潮中。
业内专家认为,数量的明显增长不仅反映出参与发行该类产品的银行在增加,更重要的是,一些银行已渐渐形成了结构性产品的定期发行模式,研发能力的增强使得产品挂钩标的的覆盖种类也逐渐扩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发现,外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更偏向于挂钩海外标的,如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香港或欧美市场的股票等;中资银行结构性产品大多挂钩沪深300指数,其他标的包括港股衍生产品、黄金等。
叶林峰对记者表示,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是利率市场化的替代品,但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理财业务将逐步摆脱预期收益率模式,向真正的资产管理转型。他预计,未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及以净值发售的理财产品将成为主流。
具体谈到结构性理财产品,叶林峰认为,这类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这类产品有很多挂钩标的,如沪深300指数、黄金等,如果投资者本身对这类标的一无所知,则很难判断标的的后续走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