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宣传不是没有必要,但我们在宣传时更应该看重效果。就拿这次“地球一小时”活动来说,2007年3月31日,该活动第一次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展时,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而当时悉尼的总人口数也就430万左右!
作者:江鸿
3月29日北京世贸天阶举行了“地球一小时”专题活动。8点30分,世贸天阶“电子天幕”与广场上的帐篷灯光全部熄灭。装扮成“熊猫”和“蜘蛛侠”的志愿者踩起“发电自行车”,广场帐篷里又亮起微弱灯光。不到十分钟,志愿者就一身大汗。类似这样的活动,当天有很多,很多人质疑,这消耗的人力、物力,是否远超活动一小时节约的能源?活动如果变成了秀场,是不是偏离了轨道?(3月30日 中国广播网)
呼吁节约用电,提倡低碳生活是近些年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生活提议,尤其是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种提议。
但任何提议只有深入人心,被人们认可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果只是热热闹闹地来一场“演出”,红红火火地做一场对外展示,那么再有意义的提议也会沦为“秀场”,效果不大不说,恐怕还会落得个劳民伤财的抱怨。正如有网友所言,一小时对于大家来说毫无影响。应该从细微入手、加强宣传,比如你浪费了一度电,相当于释放了多少二氧化碳、砍伐了多少森林,反复加强宣传才有可能改变;还有网友表示,一年一小时,为啥不能一月一小时?
大力宣传不是没有必要,但我们在宣传时更应该看重效果。就拿这次“地球一小时”活动来说,2007年3月31日,该活动第一次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展时,由于宣传比较到位,公众认可度高,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而当时悉尼的总人口数也就430万左右!
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不是一场两场的“秀”就能深入人心的,它更需要上至国家,下至个人拿出切实可行的常态化行动,以行动促成低碳式办公乃至生活方式的养成。
对此,我们不妨以“地球一小时”直接提倡的节约用电为例来看看。早在2011年7月6日,《人民日报》便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仅北京城市景观照明一年的用电量,就相当于秦山核电站一年的发电总量。上海的景观灯,一天耗电量达到20万千瓦。而这还仅仅是这两家城市的耗电量,推而广之,全国的城市仅仅用在景观照明上的耗电量又得多大呢?这大概称得上天文数字了。
因此,树立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的生活理念,政府完全可以先起到带头作用,少开一点城市的景观照明,炎炎夏季把办公楼的空调稍微调高一点。如此一来,公众自然会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此时再辅以反复的宣传,那么诸如少使用塑料袋,及时拔掉不用的电器的电源也就会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
任何好事情的提倡需要的不是“作秀”,更不是轰轰烈烈的争做“一时”,而是需要吸收理念,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世”。只有这样,“地球一小时”才能达到其本来目的,而不再是人们眼里的“熄灯秀”。(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