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改革已全面铺开,未来供给创业板的筹码量或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供求关系一旦逆转,创业板阶段性回调在所难免。
创业板供求关系即将逆转 警惕高估值品种
每经记者 刘明涛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可惜这次红火的都不再是创业板,在蓝筹股齐舞的一天,创业板只能尴尬地充当"绿叶",然而致命的是,创业板池中的水,有出现干涸的迹象。
昨日,创业板早盘一度跳水跌破1400点大关,盘中最大跌幅超过2.5%,尽管午后反弹,但是成交金额却出现萎缩,降至250.9亿元,与主板市场放量大涨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创业板改革已全面铺开,未来供给创业板的筹码量或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供求关系一旦逆转,创业板阶段性回调在所难免,其牛市"根基"的动摇,被推高的高估值品种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水"推波助澜
从700点到近1600点,当沪指徘徊于2100点附近的时候,创业板却涨幅翻倍。去年一季度末,各类机构共持有创业板个股256只,其中88只被机构不断增持,累计持股市值达到109.2亿元。到了2013年二季度,虽然创业板走势出现分化,但是机构热情依旧,创业板指数迭创新高。去年三季度,虽然一些基金出现分歧,但是追捧创业板的资金依旧不少,这也便为创业板在调整后继续冲高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在疯狂上涨的背后,炒作资金是本轮创业板走牛的最大推手。回顾2012年末,刚刚复苏的创业板日均成交金额仅在100亿元上下。然而当炒作不断升温后,这一数值却长期维持在300亿元左右。
有市场人士指出,创业板的上涨模式,大资金们或许借鉴了2005年到2007年股市大牛市的形成模式:也就是基金通过先期集中持股,再利用后续资金不断滚动拉抬,股价上扬使得前期持股实现赢利--在基金盈利效应带动下,更多的基民购买基金,循环往复。
而目前市场已今非昔比,流通市值越来越庞大,尤其是大盘蓝筹股还受制于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市场主力要让整个市场形成资金推动型牛市,已然力不从心;基金等主力开始集中火力瞄准创业板,复制滚雪球运作模式,有的持有轻资产类型公司的股票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甚至超过30%,这无疑对基民具有极大诱惑力。而在创业板股票上涨的同时,前期大盘蓝筹股自然成为资金抽逃的对象。
在资金供给旺盛的2013年,创业板本身筹码的供给出现阶段性停滞,在没有IPO的影响下,创业板股票总供给在过去的一年没有明显变化,更多的筹码增量来自限售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去年涨幅较大的创业板个股,均是出现股东解禁减持,越减持、越暴涨的故事屡见不鲜。资金对于创业板股票的需求达到了一种"饥渴"状态,供不应求的关系促成了创业板牛市的开启,然而,这样的牛市"根基"或许即将逆转。
供求关系面临逆转
2009年重开IPO,2012年年末暂停IPO,2013年IPO新政不断完善,这样的历程早就预示着IPO迟早会再来,而且会更加猛烈地到来,因为要给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给予其发展的空间。但供给的筹码一旦汹涌而至,创业板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很快逆转。
今年1~2月,IPO重启后,创业板反而在新股的增加中再创新高。这其实不难理解,IPO新政对于炒新做出了一些限制,对于资金来说,新上市的个股绝对处于一个被季度渴求的状态,加之上市新股数量有限,新股成了"一股难求"。
有了资金的热烈追捧,新股暂时又是受限的,这种供不应求的极致状况,导致每只新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疯炒,而新股多数来自创业板,这样一来,创业板人气被再度带动,令创业板指数继续前行。
不过在疯涨的背后,去年的创业板老龙头华谊兄弟、蓝色光标等个股却始终低迷,这也不难看出,创业板新的增量资金并不多,策动炒作的资金更多是从一个池子跳到另一个池子,整个创业板市场所需求的资金,并没有因为对新股的渴求,形成新一轮的增加。
而IPO一旦再度重启,新股将源源不断地涌入,创业板整个资金面将会面临汹涌的供给增量,这样的供需关系必定出现扭转、乃至逆转。就如同2013年年初,在筹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其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此消彼长,创业板必将受到供求关系逆转带来的冲击。
而从基金2013年年报,以及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机构在四季度对创业板个股进行了大手笔减持,特别是对创业板指数成份股,减持力度相当明显,这个信号值得投资者高度警惕。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实,从近期创业板的表现也能窥看一二,创出1571.4点历史最高后,创业板市场成交金额出现快速萎缩,尽管回调途中也偶现反弹,但是日成交金额已经减少至250亿元上下,这不仅与今年的成交峰值572.8亿元出现巨大反差,更低于去年最后一笔急涨至少约280亿的日成交金额,在创业板指数高企的背景下,资金面若出现缺口,其影响将难以想象。
高估值"挤压"泡沫
若供求关系逆转,支撑创业板走牛的"根基"动摇,那么,创业板指数必将价值回归,而对于被爆炒的高估值品种,泡沫自然也会被"挤压"。
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3月21日)收盘,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依旧高达57.66倍,虽然较今年最高的65.54倍有所回落,但相比中小板的34.85倍和深主板的17.14倍,创业板市场估值高企依旧明显,在市场总的流动性不算宽裕的背景下,创业板新供给的增加,显然会对创业板市场造成较大压力,需要投资者多加注意。
上述市场人士指出,一旦供需变化,主导创业板回调主要因素将是其高估值的压力,这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创业板IPO未来必定快而多,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将进一步遏制"三高"发行,这将导致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其发行市盈率可能不会太高,这就会导致整个创业板市场估值的"推倒重算"。二是,创业板在容量扩大后,如果没有更多资金的介入,那么估值下移将是大概率事件;此外,创业板目前存量资金中,炒作成分的游资太多,在市场面临恐慌时容易选择"仓皇"出逃。
同时,有私募人士表示,IPO的再度重启,以及创业板IPO条件放宽和放行再融资,会令创业板遭受巨大冲击。首先,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在增加股票供给的同时,将吸引大量资金参与打新股,这将打破目前场内资金的供需平衡;其次,排队企业中大部分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类似,将对其形成一定的替代性,冲击创业板估值;第三,创业板目前估值相对偏高,本身即面临一定的估值调整压力。
在没有"水"能继续支撑其高估值的背景下,随着新供给的"压力","缺水"的创业板可能会出现持续的价值回归。因此,其中高估值品种将是未来投资者需要格外注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