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生 周程程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生 周程程发自北京
“所谓中国经济失衡,所谓投资过多,消费过低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这是3月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在分析全国 “两会”后经济形势时所表达的观点。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投资、消费、出口等数据都不及预期,一季度经济存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业内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存在消费不足、投资过度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刺激消费,抑制投资。
不过,蔡洪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要依靠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改革教育体制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消费被低估?
在消费与投资的认识上,中国近些年被认为存在消费不足、投资过度的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是47%,而发达国家不到20%。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3年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0%,但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占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
在蔡洪滨看来,投资过多,消费不足是一个错误判断。这源于中国GDP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导致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至少被低估了10%,而投资占GDP的比重被高估了10%。蔡洪滨称,如果按国际同口径计算,中国房屋消费至少低估相当于5%的GDP。
除了住房消费外,蔡洪滨认为,服务部门的消费也被低估了。例如,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很多服务消费没有被统计成消费,而是被统计成运营成本。并且,私营企业中间普遍存在为了避税,而把企业家的个人消费,包括车、司机诸如此类当做了企业的支出成本。
投资被高估?
与此同时,蔡洪滨认为,中国的投资被严重高估,中国在投资的统计中存在大量的重复计算。
从GDP计算来看,2013年全国31个省的GDP总和约为63.07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国GDP则为56.88万亿元,31个省份GDP总和已超过全国总量6.19万亿元。
蔡洪滨表示,重复部分基本不是以消费形式出现,而主要是被重复计算成投资。此外,折旧被低估,价格缩减指数被低估,也导致投资被高估。
即使不考虑统计计算问题,在蔡洪滨看来,历史上其他国家,日本、韩国早期经济增长的时候,其投资占GDP比重也是40%左右。“我们投资比例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既然如此,为何业界仍然对于投资还是抱有众多疑虑?
对此,蔡洪滨认为,主要是各界对城镇化中涉及的投资似乎显得更为谨慎,“消费过低,投资过高”的误区使人们把“4万亿”刺激政策放大到对所有投资效果的评价。“中国投资问题不是数量问题和比重问题,而是一个质量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我国过去的缺点是高投资率和低投资效率并存,如果既有高投资率又有高投资效率,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这一有利因素。
平衡消费与投资比重
在蔡洪滨看来,在消费占GDP比重被低估,投资比重被高估的情况下,如果更仔细研究中国统计数据背后的因素,中国总体GDP可能是被低估的。他认为,低估部分主要是收入和消费。如果将这个因素加进去,就会发现错判更加严重。
蔡洪滨解释说,经常有人拿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太低,要求拼命发展服务业。但是数据背后存在的不可比性,往往人们忽略,其实服务业里面包括很多项,例如房屋消费、医疗消费、教育消费与其他各式各样的服务业。
“对中国经济失衡的错误认识,还会导致一系列的错误观念。”蔡洪滨说,比如建立消费社会,抑制储蓄;鼓励服务业,抑制制造业;刺激消费,抑制投资。而且,人为地刺激消费,其风险比过度投资更大,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都是过度消费。
此外,对于投资也并不能全盘否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长安表示,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投资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方面,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李长安认为,如果片面地强调刺激消费需求,夸大投资驱动模式的负面作用,极有可能陷入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也难以保证。
“刺激消费、抑制投资的所谓再平衡不会使中国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蔡洪滨称,找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才是关键所在,而这要回归到经济增长的本质:即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技术进步和制度改进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生产要素的质量改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