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贵州省近日启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3年行动计划,明确本轮改革不设股比、不限合作方式,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茅台集团的大手笔变革。
茅台集团的改革目标为建设产融结合的多元化控股集团,到2017年整体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级。将推进茅台酒、其他酒类、营销商贸、金融、文化旅游、创业投资等七大业务板块,逐步培育形成6~7个子集团;在酒类业务方面,计划将系列酒剥离贵州茅台,集团保健酒、葡萄酒等业务装入习酒板块等。
针对茅台集团的变革,有人表示赞赏,认为比预期的动作更大,尤其是剥离系列酒的举措,能让上市公司聚焦主品牌。也有专家提醒,茅台集团的强项在于酒类业务,现在加码非主营板块,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应注意风险的把控,此前也不乏酒企多元化的失败案例。
在茅台集团的“改革路线图”中,“内部拆分股份公司”的计划引起了资本市场及经销商的高度关注。
按照路线图,“贵州茅台(600519,SH)将进行内部拆分,将现有系列酒整体剥离至新公司,新公司保持相对控股,实现系列酒供产销完全独立。2014年完成新公司拆分工作,2015年开始 ‘引进战略投资’工作。新公司择机并购其他酒类企业或借壳上市。”
这一“另起炉灶”的做法,得到了多名业内人士及经销商的肯定,这样既可保证贵州茅台专注于优势品牌,又为培育系列酒提供了机遇。白酒营销专家杨承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系列酒在跟随茅台期间已累积了品牌、市场两大优势,可看作茅台集团一把“尚未开锋的宝剑”,若运用得当,未来将有较大盈利空间。
降低对主品牌稀释/
长期以来,白酒业同一品牌之下产品众多、过分稀释主品牌的现象较为普遍,贵州茅台也不例外。业内人士认为,将系列酒整体从股份公司剥离,能有效减少对茅台品牌力的稀释。
“股份公司此举意在整合产品系列,进一步稳固品牌价值。系列酒剥离之后或对股份公司的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可以明晰品牌价值、提升整体利润水平。”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不少业内人士则认为,系列酒剥离后,将更利于股份公司集中精力推动其主品牌茅台高档酒的销售,也有利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华泰证券研究员任劲表示,剥离系列酒对于股份公司来说短期是利好,目前低价酒、红酒等市场存在一定风险,单纯保留优质茅台酒资源可以使股份公司更加稳定。
实际上,贵州茅台从2011年起就已开始实施 “淡化非茅台酒”战略,预计3~5年完成淡化工作。也因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做出将其剥离的决定可看作“符合公司计划”。
至于系列酒剥离至新公司后能否顺利上市,向健民表示,目前国内整个上市环境较之前更加严格,新公司需要经营良好、具有发展前景方能成功上市。
此外,业内人士亦表示,将众多品牌拆分后独立运作将是未来酒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以公司形式运作,将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品牌提升,形成差异竞争。”杨承平告诉记者。
系列酒“另起炉灶”空间大
系列酒是贵州茅台公司中的中低价位产品,一直以来,贵州茅台对其投入较小,其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不到10%,毛利仅占8%。
不过,在白酒行业进入严冬之时,风向已悄然变化。茅台集团对系列酒的逐渐重视,显示出当前白酒业转型“民酒”的力度只增不减。
近日,茅台某省域经销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今年茅台的新动作或在于加大对公司系列酒的培养。“从厂家到经销商,都想大力去做。不像以往,我们只是顺带做系列酒的销售,现在是更加主动地去做。”
实际上,茅台从去年中期就已开始加码中低端产品,通过对汉酱、仁酒等大幅调价发力 “腰部”,并举办系列酒推介会;去年底在贵阳举行的茅台经销商大会上,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也指出系列酒还有很大空间,值得厂商共同挖掘。
杨承平认为,茅台系列酒是一把尚未开锋的宝剑,一旦开锋,将削铁如泥,“事在人为,关键是怎么使用这把宝剑。”在杨承平看来,系列酒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剥离以后,上升空间较大。“首先受益的是它的品牌,多年来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口碑;第二个优势是茅台作为一类酒企早已占领的全国市场。
让系列酒 “另起炉灶”的计划,也让一众期望在今年发力系列酒的经销商看到希望。“这个动作是正确且及时的,”昨日,在听闻此消息后,上述经销商迅速回应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年来,系列酒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两点:用做茅台酒的思维去做系列酒;借茅台品牌去打造系列酒的市场认可度,但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在这位经销商看来,系列酒独立出来至关重要,“有了这一步才可能有后续成功必备的改革的基础。”据其透露,目前确有经销商想把系列酒做大做强,“但也感觉到以经销商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现状,尤其是正确的、顶端营销缺失,而现在看来,希望已经出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