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郭梦仪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郭梦仪 发自北京
“2013年,政府对国产乳业的关注上升到国务院层面,恒天然事件也让国人了解到,进口奶粉也不是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这对行业有积极推动作用。”银桥乳业总经理李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李佳看来,今年乳业关键词是“重整”,在政策调控和行业趋势下,国产乳企在产业发展和宣传积极性上,也会有所增强。无论如何,政府联合企业做得更多的是把控乳品质量,重塑消费者信心,重振民族品牌。
国产乳业开打翻身仗
2013年,中国乳业热闹非凡。无论是九部委重整奶粉行业,还是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使进口奶粉跌落神位,在李佳看来就是一句话——国产奶粉的“翻身仗”打响了。
国产奶粉的衰退是从2008年三聚氰胺为代表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开始的。银桥乳业是少有的未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的企业。李佳回忆银桥乳业当年的运营情况称,“保守”拯救了公司。
为保证质量,公司花了大量费用,采取人海战略,每个环节都设专人监督。人力成本上升的同时,奶源成本也在上升。李佳透露,中国原奶价格一直居世界榜首。
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 “零关税”,大批带着低价奶源的新西兰企业进军中国“攻城略地”。
“这对国产乳业是很大的冲击。”李佳称,受低价奶源的冲击,国产乳业无法与进口奶粉较量,能做的只有压低收奶的价格,尽量降低成本。“而且,当年‘口蹄疫’爆发以及肉牛价格抬升,使得奶农的养殖积极性降低。有一年,我们的原奶吨数甚至只有年正常量的四分之三”。
受质量问题、成本问题的影响,进口奶粉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洋奶粉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85%;在中端市场上的份额也上升了不少。
2012年,是国产乳业的最低谷,多个乳业巨头披露财报中首次下滑,消费者对国产乳业信心降至最低点,整治国产奶粉迫在眉睫。
2013年“两会”,奶粉质量整治问题提上日程。随后,一系列政策稳步出台。去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 《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了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并重新发放乳企生产许可证。另外,乳业兼并重组细则也将发布。
除了政策扶持,去年“肉毒杆菌事件”将进口奶粉拉下神位,“这能让老百姓知道,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都不能打上质量差或者质量好的标签。”李佳表示。
中小企业要顺应行业发展
2014年是国产乳业 “翻身仗”最重要的一年,李佳认为,“翻身仗”的关键是重整,重整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升国产奶粉质量、增强消费者信心。
李佳指出,“不过,重整不会很顺利,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李佳认为,作为中小企业,应顺应行业发展,寻找合作对象。
2013年6月19日,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上,对此次兼并重组细则的方案制定,工信部与120多家乳粉企业召开了闭门沟通座谈会。在会议中,工信部计划两年内争取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除兼并重组外,还将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乳粉企业。
不仅如此,会议还提出鼓励行业排名靠前的大型乳粉企业对行业实施兼并重组的配套措施,如中央财政出资建立相关基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省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对实施兼并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据业内人士测算,涉及乳粉企业兼并重组的各类扶持资金额度,将超过300亿元。
在重组兼并的大背景下,中小乳品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受业内关注。李佳认为,中小企业能立足于市场,肯定是在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企业不愿意被兼并是情理之中,谈判起来不会很容易。
“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未来会面临较大的问题,”李佳表示,“中小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奶源和一定渠道,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规模过小也会面临成本控制、营销渠道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经营停滞等。因此,顺应政策和行业趋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有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