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北京“车虫”的“寄生”之道

    2014-03-12 02:4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3月7日,早上八点刚过,在北京西郊的一家汽车检测场内已经人来人往,不断有车辆驶入。在检测场业务大厅里的一张桌子上,放满了近20个各式水杯。一位4S店代办新车检测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水杯都是‘黄牛’(当地人又称“车虫”)们的。他们来得比工作人员还早,别看你现在看不见他们,其实都在各处招揽业务呢。”

    一位熟悉车辆检测业务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检测场的“黄牛”一般分为两类,一部分是与检测场进行不成文的委托代理的“包线”验车人员,他们承诺每月为检测场带来一定数量的车源,而检测场则会很有默契地对其代理的车辆“开绿灯”;另一部分,则是游荡在检测场周边的个体“黄牛”,他们没有固定的车源,但是与检测场工作人员会搭上 “私人交情”,向车主承诺能够顺利通过验车,并收取费用。

    检测过程存在“人为可控”环节

    据记者了解,在汽车年检制度中,多项检测都是靠人为测定来判断是否达标,“就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商机就出现了。”上述熟悉车辆检测流程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现行汽车检测流程大致分为四步:第一步,在外观等待区,车辆进入检测区前,由检验员检测车辆牌照,并与车主交接车辆,以一人一车的原则,检验员进入车内着手检测;第二步,客户在业务大厅办理手续、交押金,并进行车辆登记;第三步,在检验区检测车辆尾气,车辆的安全性检验;最后,客户在业务大厅办手续、结账,并领取检测结果。

    看似简单的四步流程,事实上在每一道检测过程中,车主都可谓“步步惊心”。比如在外观等待区,对车膜类型、灯光明暗、车辆有无改装,轮胎花纹是否一致性等一系列专业的检验项目,稍有偏差就会要求车主维修或调试。

    “以灯光为例,行驶两年后的车辆大多数都达不到检测要求的数据范围。”一位验车代理人员向记者介绍。他的解决方案是,将不符合验车要求的部件进行调校和更换,比如灯光、轮胎等外观件;对于难以更换的部分,依靠与检测场的“合作”关系,通融过关。

    在尾气、刹车等检验环节,更是最难通过的部分。北京的一位车主告诉记者,其自己的改装车进行验车,在大多数情况下,车辆都不用到场,将车牌号和发动机号告诉 “黄牛”即可。但是,改装车的检测代办费用基本在2000元左右,是普遍车辆检测费用的十倍左右。

    车主诉求催生“黄牛”群体

    “为什么不找‘黄牛’验车?”一位车主在面对记者提出此疑问时这样反问道。该车主认为,在现行制度下,代验车的业务为车主“省了不少事”。

    这位车主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也曾去验车,排队、交款、各种不合格、车辆调试后再排队……这个流程下来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没有顺利拿到检测结果。之后,在通过修理厂关系找到“黄牛”,把车交由黄牛,人不用到场,半天时间,车辆就顺利通过检验,交回自己手中。

    在费用上,验车费用在200元左右,而“黄牛”收费300~500元不等。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车主过程中,车主普遍认为代验车的性价比“很合适”。

    记者跟随一位验车的车主前往检测场进行车辆检测。一位检测场工作人员私下告诉记者,新车建议自己验车,首次验车一般都可以顺利通过,可以节省找“黄牛”的费用。

    如果是第二次检验的车,车主自己验车的通过率基本为零,这时“黄牛”成了不二选择。一位汽车修理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四年的使用或改装,车主自己调制的灯光、刹车以及轮胎都逐渐成为习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求达到检测场的相关标准并 “没有必要”。以灯光为例,“黄牛”将车检测完毕之后,车主一般仍会要求调回此前的灯光“模式”。

    “黄牛”的检测利益链条

    一位从事验车代理业务的“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001年左右,他开始从事代验车业务,当时车主验车的花费在80元左右,交由他代理的收费为120元。

    “与十年前相比,验车科目和流程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费用一涨再涨。”上述人士表示,验车对于车辆的监管的确必不可少,但是由于检测流于形式,并没有取得期待中的效果。

    在这条“产业链”中,“黄牛”们的“职业操守”也参差不齐,多数为熟人介绍。但是如果没有人“搭线”,车主们的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将申诉无门。北京的一位车主向记者表示,由于他去年在车辆年检时尾气多次检测后才最终通过,今年又到验车时,为了省事,他特意去找了“黄牛”,双方约定好400元的价格;但在检测灯光时,该“黄牛”告诉他“有问题无法通过”,需要另交200元的灯光调试费。随后,又以车辆外观有损伤为由,这位车主再次被索要300元。最终,该车主付出了900元的检测费用。

    “这种事儿多是游荡在检测场边的闲散‘黄牛’干的。”上述“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多数与检测场形成“承包”关系的“黄牛”都不会这样做,而是通过和检测场维持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流水线合作”。

    由于北京的检测场数量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一些检测场更是靠黄牛“包线”维持。所谓“包线”就是指,“黄牛”一年固定给检测场一些钱或带来多少车辆,只要是黄牛带来检测的车,在协议好的次数内通过就可以,并不会多收费。

    据了解,一些检测场为了尽快收回设备的投资,也会给“黄牛”们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增加上线的次数,把灯光、刹车及车身等检测标准降低,对一些尾气检测标准也相对模糊等,鼓励“黄牛”把客户带到场里来,事实上这些“黄牛”就成了检测场的非在编“业务员”。

    “验车制度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但是现在我国这一制度存在一些不足,解决起来并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多份提案直送全国“两会”:汽车年检“硬骨头”该啃了

    下一篇

    政协委员巩富文:整顿汽车年检中的不正之风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