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股指迅速回调本周企稳。随着改革推进,市场热点是否发生转变?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国企改革有望超预期,一批“小象”甚至“大象”是否存在起舞的逻辑?本周财经圆桌邀请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国金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徐炜以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乔永远等三位嘉宾,共同展开讨论。
改革重在政策落实
中国证券报:两会政府对宏观政策的基调是否有所改变?
汪涛:今年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既要实现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又要在改革推进上取得重要进展。虽然政府提出“向污染宣战”,并计划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为了保就业和增强市场信心,决策层将2014年GDP增速目标再次设为7.5%,意味着政府只是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结构性调整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政府设定的2014年预算赤字略高于去年,并保持M2增速目标不变(13%)。后者意味着今年总体信贷增长的放缓幅度可能会小于之前的预期。另外,我们预计今年不会推出房产税,房地产政策也不会有显著变化。政府工作重心将继续放在增加保障房供给上,并将今年保障房新开工的目标定为700万套以上。
徐炜:相比去年三中全会,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亮点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延续三中全会精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关注的核心已经从长期以来的增长转变为改革,几乎绝大部分人都接受了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是当前发展的第一要务,7.5%的目标显示为改革预留的空间似乎不多,这给未来政策带来一定挑战。
信贷增速放缓不如预期
中国证券报:现有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还是收紧?
汪涛:我们认为春节之后处于低位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不过这显示央行并未回收足够的流动性,而并非有意放松政策。我们继续维持2014年7天回购利率平均为4%-4.5%的预测,应低于2013年底水平,但高于近期水平。
信贷增长方面,由于央行试图降低经济加杠杆的速度,我们之前预测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将放缓至13%、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剔除股票融资)增速将放缓至16%以下。不过鉴于今年的M2增速目标保持不变,我们认为2014年信贷增速放缓幅度可能不如之前预期,尽管市场已在担忧影子银行的监管收紧和银行间市场利率上扬可能会造成信贷增速显著放缓。
中国证券报:改革步伐会否加快?
国企改革亮点持续
中国证券报:很多机构投资者认为两会无行情,如何寻找当前的市场亮点?
徐炜:坚持改革是当前市场最大的逻辑,投资策略依然是基于从改革的红利中寻找机会。建议关注以下方面:1、新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新型互联网经济需要承担释放消费潜力的突破口。2、环保的高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步,污染防治、减排、新能源、生态治理等都有更高的要求。3、军工的开支明显增加,需要重视从战略防御到走出去战略的转变。4、国企改革、区域经济(京津冀)、海洋战略等也是重点。
乔永远:国企改革将成为贯穿2014年A股市场的主题投资热点。刚性兑付的考验和增长预期下调都在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风险偏好和市场无风险利率维持高位的背景下,主题投资主导市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其中国企改革主题确定性最强。
国企改革的主题机会将引发传统行业的估值重构,成为高风险特征下半场行情的投资主线。近期市场风险偏好的进一步上升使得风险特征正逐步向传统行业渗透扩散,高风险特征行情业已进入下半场。下半场中,传统行业成长性的发掘是投资的关键,也将成为最具弹性和爆发力的品种。国企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和企业经营的改善,能够引发传统行业的估值重构,是发掘传统行业成长性的重要标杆。
我们认为,国企改革主题行情的投资逻辑主线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国企集团上市公司平台价值的再发现,二是国企经营从“做大”转为“做强”对相关公司带来的估值提升。上市公司平台价值再发现:国资集团和国企上市公司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构将成为本轮国企改革主题投资的重要主线。在专业化重组、市场化运营的前提下,将盈利和成长性良好的资产单独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同时剥离上市公司旗下非主营的其他业务,将对公司市值的提升和融资功能的发挥形成积极影响。通过上市公司专业化溢价,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改革将使得国企经营重点由“做大”转为“做强”。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对传统国企“做强”的推动将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推动条件成熟的行业领先企业向战略新兴行业转型;鼓励国有企业积极“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有跨国公司。
徐炜:增长与改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经济能保持一定速度,同时顺利推进改革,当改革释放出红利时,可以顺利实现经济换挡,如此经济和社会都不需要承受下滑的痛苦。这是理想模式。一般来说,对以往模式的清理必然会对原先的增长构成较大冲击,新的动力在短期内很难弥补老周期的下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必然要承受改革带来的阵痛。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增长与改革只能执一端,我们更倾向于今年的经济目标是个软指标,而改革是最大的硬任务。
汪涛:今年是三中全会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很多关于改革计划的内容。那些相对容易和获得广泛共识的改革将会在近期较快推出,包括简政放权、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推进税收制度和要素价格改革,以及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具体而言,政府计划在今年再取消或下放200项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在更多地区推行大病医疗保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将煤炭行业纳入资源税改革,调整消费税,调整天然气、电力和公共事业价格。
此外,今年的改革将包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允许成立民营银行,扩大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及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市场普遍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存款利率全面市场化的先决条件,因此这一改革计划可能表明未来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将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危机处理机制也将为今后允许出现更多信贷违约事件和小型金融机构退出打好基础。关于近期热议的影子银行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等问题,政府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并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