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网购最发达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网络支付安全也不容乐观,但它们通过立法和技术等多种手段保护消费者网购时不被“盗刷”。
新华网北京2月11日电 2月11日是国际互联网安全日。随着网上消费规模的不断增长,网上支付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全世界网购最发达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网络支付安全也不容乐观,但它们通过立法和技术等多种手段保护消费者网购时不被“盗刷”。
英国:网上支付安全有妙招
英国广播公司在刚刚过去的圣诞新年促销季里给消费者支招,教他们如何安全、顺利地完成网上支付。首先,要在正规的网站购买产品,要注意支付时的网址是否以“https://”开头,其中的字母“s”就代表安全,进行支付时,地址栏中还会出现一个小的挂锁图标,也代表交易安全。
网购的一大优势就是价格往往更为低廉,不过英国广播公司也提醒消费者,网购也像传统购物方式一样,切莫贪图便宜。如果看到某个网站提供的商品“太便宜”,那么其所售商品就很有盗版等非法嫌疑,所提供的支付方式也可能有安全隐患。
除了加强媒体宣传,英国政府还专门发起成立了名为“获得在线安全”的服务性组织。在该组织的官方网站上,就可以找到关于各类网上支付的专家建议和注意事项。在这些建议中,专家强调最多的就是采用信誉度高的专业支付方式,而不要直接将钱款打给卖家。
在英国,有许多十分成熟的网上支付方式,比较知名的有苏格兰皇家银行旗下的“世界支付系统”、在欧洲地区使用率极高的“Moneybookers”等。这些支付方式往往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专业的团队,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技术,保障支付安全,并对大额支付有所限制。
这些支付方式在技术上有各自的安全措施,比如Moneybookers规定,用户必须在激活认证自己的注册账号后才能开始使用其服务,这就有助于遏制网络支付诈骗。
美国:银行主要负责保障网上支付安全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美国网上支付是从发展成熟的线下信用卡体系延伸至互联网的,因而多沿用现有传统银行和支付管理法律来监管网上支付,由银行主要承担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责任。
与美国消费者支付安全直接相关的法律有两部,一部是1968年关于信用卡的《借贷真实法》。该法律规定,如果信用卡被非授权使用,持卡人的责任最多为50美元;另一部是1977年关于借记卡的《资金电子划拨法》。该法律规定,如果消费者在借记卡被非授权使用两个工作日内通知银行,其损失将被限定在50美元以内,两个工作日以外则是最多500美元;不过,如果发生了非授权使用情况但借记卡本身并没有丢失或被盗窃,持卡人在收到对账单60天以内通知银行,则不用负任何责任;只有消费者收到银行对账单60天内,仍不通知银行卡被非授权使用,则损失将可能无法追回。
日本:三管齐下保障网上支付安全
日本主要从维护手机安全、保护个人金融信息、注重密码保护三方面来保障网上支付安全。
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都科摩通信公司2011年开始提供手机病毒扫描服务,对所有的程序、文件夹、短信、压缩文件、邮件等都进行检查。如果用户发现手机丢失或被盗,可以与通信公司联系,通过远程操作,锁定包括手机钱包在内的所有功能。
日本手机实行实名制,一个人的名下只能在都科摩通信公司申请5部手机。个人支付手机费,需要去门市部找营业员刷卡缴费。如果驾照等确认本人信息的证件涉嫌伪造,公司会通知警方。如果用户不回应警方对其情况的调查,移动运营商会停止其电话使用,并且在各运营商间共享信息,在其再次申请手机时严格审查资格。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社会发生个人金融信息遭到泄露、盗用事件的频度偏低。这得益于日本政府“立法先行”的一贯理念。日本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金融商品交易法》以及《消费者契约法》等法律,使用户的个人信息得到了金融机构的足够重视。
为防止信用卡被盗刷的行为,日本信用卡公司都会对用户进行详细的指导,包括对密码严格保密。对于生日、电话号码、4位相同的数字等容易被推测出的密码,信用卡公司会推荐用户更改这种密码。而更改密码时,用户要先给公司打电话,公司会发送申请变更密码的申请书和回复用的信封,不会简单地在电话中就同意变更密码。
网络支付安全涉及范围广、环节多。有美国专家认为,与偷窃数据的网络犯罪分子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性战争”。(执笔记者李雯,采访记者刘石磊、林小春、蓝建中)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2/11/c_119283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