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跨省都市圈下的南京:发展资源匮乏 欲与圈内城市优势互补

    2014-01-21 00:5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查道坤 黄晟 发自南京、滁州、芜湖    

    每经记者 查道坤 黄晟 发自南京、滁州、芜湖

    近年来,南京的主政者们一直心存焦虑:南京在城市规划和产业战略方面的频频调整后,与周边城市的差距不降反升。

    以工业总产值为例,2004年,南京与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的差距分别为9472亿元、4095亿元、1345亿元、1167亿元、477亿元;到了2007年,这个差距已经分别扩大到15777亿元、9984亿元、3159亿元、2243亿元、1615亿元;而2013年,差距依然在扩大。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的吸引力在下降。一方面,苏南经济受上海影响很深;另一方面,苏北距离南京太远。

    南京要想摆脱尴尬局面,只有建立起南京都市圈,吸引圈内各城市的资源,实现联动发展。

    2013年岁末,第七届南京都市圈市长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举行,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个都市圈城市市长围绕 “加强项目对接、推进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主题,深入研究交换意见。会议还成立了南京都市圈综合协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城乡规划和跨界地区协调等五大专业委员会。

    “因为距离的问题,南京对长三角城市的吸引力不强,很难从长三角获取优势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就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周边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这是南京积极建立都市圈的初衷。当然,这种资源获取是互补的,其他都市圈城市也会从南京获取资源。”南京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张建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此,滁州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副主任范德胜向记者指出,“这种资源相互之间的流通,会产生协同效应,都市圈有利于南京的发展,同样有利于各个都市圈城市的发展。”

    2020年都市圈目标GDP4.9万亿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跨省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已经形成一核、一带、一区、两片的总体规划布局。一核,是以南京为都市圈发展核心,一带指沿江综合发展带,连接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等沿江中心城市,一区是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两片则是江南产业转型提升片、江南产业转移承接片。其中,江北承接转移与转型融合片包括扬州市南部以及南京、芜湖、马鞍山三市的江北地区。

    南京都市圈有着明确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其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GDP总量达到2.7万亿元。到2020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实现人均GDP13万元,GDP总量达到4.9万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900亿元。

    同时,南京都市圈还要形成产业互补,依托都市圈内各市已有产业基础及优势,形成功能互补的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

    对此,芜湖发改委副主任席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芜湖目前主导产业为汽车,很多配套商就在南京,芜湖和南京肯定可以优势互补,芜湖的一些优势产业也会给南京进行配套。此外,两者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这也是芜湖当初加入南京都市圈的初衷。”

    马鞍山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先文在谈到与南京的产业互补时说,马鞍山与南京距离较近,产业互补性非常强,“马鞍山利用博望区紧邻南京空港新城的优势,发展与空港新城汽车零部件加工、航空制造业配套的航空物流、包装加工以及机械模具等互补性产业,同时还加强慈湖高新区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的错位发展。”

    南京拟打造区域中心

    有业内专家表示,南京都市圈的背后是南京发展资源的匮乏,南京要加速发展,加快国际化,必须融入长三角,对接上海。但是南京相对其他长三角城市,更加远离上海,经济活跃程度、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国际化都受到影响。

    2012年,南京GDP为7201.57亿元,无锡为7568亿元,苏州更高,超过万亿元,与周边城市相比,南京经济不强。

    在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评审稿中,明确写道,作为核心城市的南京对外辐射尤其是资本扩张能力不强,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紧张的挑战。

    2013年8月,南京都市圈规划已经上报给国务院。对此,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对记者表示,“如今国内的都市圈规划都希望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跨省区是一个好办法,一旦南京都市圈规划得到批准,南京将迎来更多的发展资源。”

    在张教授看来,促成该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更大动力在于,南京有着谋求区域地位及话语权的心思,他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长三角区域一直以来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发展,而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的省会城市,南京总体发展跟它的地位不太相称。因此,南京希望打造成一个区域中心,将周边地区吸纳进来,形成紧密的联系体,进一步提升南京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目前这个战略意图已日渐清晰,“任何一个跨区域的区域规划,主导性的城市一定是希望把其他城市的资源吸收过去,周边城市则希望把主导性城市的优势资源分享出来。”

    参与过南京都市圈规划编制的南京社科院研究员周蜀秦认为,包括江苏省内的宁镇扬同城化,也是这样的逻辑,南京谋求城市地位提升,其背后是资源的汲取和空间的扩展。

    周边经济带竞争激烈

    在南京主政者们看来,南京都市圈与国内其他都市圈不同:跨越苏皖两省、融合长三角与皖江城市带、连接东中部两大经济发展区域。因此,建设和发展南京都市圈,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典型实践,对促进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联动协调发展具有先行示范和引导性作用。

    此外,国务院出台的长三角规划,正式提出南京都市圈范畴,意味着其是长三角城市群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群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

    对于安徽四市融入南京都市圈,安徽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崛起可分两步走:先融入以南京为核心的长三角西部地区,再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整个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10个城市率先融入长三角区域,再带动安徽南北7个城市全部融入长三角。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南京都市圈能够获得“区域统筹”先行示范改革的试点,那么将是苏皖两省跨区域合作的典型实施平台。

    不过事实并非那么美好,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已经获得国家层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是目前马鞍山、芜湖和滁州几个城市最为看重的,“毕竟皖江城市带已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有很大的政策优势,虽然这些城市也是南京都市圈一员,但更注重皖江城市带的发展,这也是南京面临的问题。”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范德胜也认为,目前皖江城市带对滁州的经济发展推动很大,“首先把滁州在区域上地位提高了,纳入了国家规划,并对投资商形成了良好的导向,有利于招商引资。自从皖江城市带获批,大量企业慕名来滁州投资。在政策方面,滁州抓住了机遇,一是苏滁现代产业园,这是皖江城市带影响力下的产物。二是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平台规划大了,一些新的载体出现了,这些都是皖江城市带的结果。”

    此外,南京都市圈面临着区域协调难的问题,“南京都市圈是跨省的都市圈,必须跨越江苏至安徽,也就是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两省的一个瓶颈,形成同一个政策影响,否则区域协调很难操作。”范德胜对记者说。

    在前述南京都市圈市长联席会议上,交通是主题,如何解决交通的对接成为难题。席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因为合肥机场搬迁了,离芜湖太远,我们距离南京机场很近,但是这段路的安徽段已经完成,而江苏段还没有修好,如果路通了,我们距离南京机场就越来越近,大约需要45分钟,这肯定利于我们的发展。”

    范德胜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滁州与南京之间交通对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样有条路,滁州段已经修好,但是南京段进展不大,这是目前都市圈发展需要完善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的难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陕西“官考”转向:环保分值占1/4 弱化GDP强化雾霾治理

    下一篇

    滁州加剧合肥、南京城市圈“竞跑” “双圈”意在资源争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