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们的父辈不同,这些80后、90后的需求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渴望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他们要生存更要生活,要温饱更要幸福,渴望找寻更好的发展机会。
编者按:新生代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六成。与他们的父辈不同,这些80后、90后的需求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渴望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他们要生存更要生活,要温饱更要幸福,渴望找寻更好的发展机会。重视这一群体的利益诉求,关注他们融入城市的成本,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大课题。
1.发展机会
工人李韬借“圆梦计划”攻读本科,仅需自费1000元,下一步争取“积分入户”
广东近3000万外地务工人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很大,他们能不能获得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他们的子女能否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关乎他们的家庭在城市的发展,也关乎城镇化的质量。
李韬,今年27岁,来自湖南邵阳一个农村家庭。2002年,她从当地一所中专文秘专业毕业,孤身一人南下,进入东莞石龙镇一家工厂,在流水线当了一名普工。“每天就是测试机器,枯燥乏味。”当时的李韬时常困惑:如果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她南下广东,意义何在?
按照公司规定,基层车间员工做满一年后可以自荐参加换岗选拔考试。李韬顺利进入生产部从事文职工作。企业也由最初的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转型发展,对员工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李韬意识到,要想在公司有发展前途,提升学历和工作能力成了当务之急。可属于她的课堂在哪里?
一位老乡给她指了条道:广东成人高考不限制户籍,而且学历国家认可。多年未学习的李韬又重拾课本,并于2008年被录取。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她顺利拿到了大专函授文凭。
2011年秋,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全省开展“圆梦计划”,资助新生代产业工人圆“大学梦”。李韬所在的石龙镇有100个名额,镇里和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开办了行政管理等专业,正好与李韬工作对口,每年仅需自费1000元。
“这么好的机会我肯定是不会让它跑掉的。”李韬顺利地通过了选拔考试。“‘圆梦计划’不仅仅是提升学历,让个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新莞人’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工厂宿舍温习功课的李韬,眼光不时越过书本,眺望一下远方。对即将开启的人生新篇章,她的目光中满是憧憬。
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外,她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她已参加志愿服务200多个小时,还担任了第二届石龙镇志愿服务中心外联部副部长。“积分入户,是我下一步的目标。”
在珠三角,像李韬这样谋求更多更好发展机会的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还有很多。广东今年参加成人高考的外来务工人员16.5万人,占总数47.1%。而“圆梦计划”已累计帮助29178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圆了大学梦。
2.子女教育
做生意的黄长根,因积分不够,儿子上公办小学未能如愿,只能缴不菲的学费读民办小学
比起李韬,在东莞做生意的黄长根夫妇则没那么幸运。
10年前,23岁的黄长根从江西老家来到东莞万江区,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在东莞娶妻成家,并于2006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不输在起跑线上。”
年初,一家人对着东莞市当年积分入学的条件一一比对,掐指一算,积分达到了90分。“听说去年二三十分都没有问题,我们自信满满。”
黄长根着手准备积分入学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直到4月8日,他们才终于筹齐所有资料,足足有2斤重。光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就回了两次老家,总共花了4000多元。
因为住在万江,黄长根就向万江区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递交了申请材料。“过了两个月,有朋友告诉我们,今年东莞放宽了积分入学的条件,申请人数大大增加,但学位增加不多,竞争会非常激烈。”
黄长根马上想把积分转到自己开的电脑公司所在的东城。“很郁闷。我们的积分入学资料是在万江申请登记的,东城区不接受。”
7月1日,万江区公布小孩积分入学名单,黄长根的孩子没有入选。“申请的人增加了那么多,为何学位没相应增加?万江区通过审核的积分为什么在东城区就不能用?我们的孩子在这里享受不到免费义务教育,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新莞人待遇?”黄长根一下子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
“为进一步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我市鼓励镇街挖潜扩容,积极增加新莞人子女学位供给。今年积分学位比去年增加了11.3%。公办学位只能按步骤、分阶段逐步扩大供给,不可能一步到位。”东莞市教育部门的答复很中肯。
无奈之下,黄长根只得把儿子送进了附近一所民办小学,缴纳不菲的学费倒在其次,他最担心教学质量不过关。“明年的积分入学我还会去申请,就算申请到了,还不知道转学方不方便。”
3.政府难处
城市资源和政府财力有限,如随迁子女全上公办学校,仅此一项每年投入要占市财政预算的1/5
为了给不断涌入的外来务工家庭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城市一直在努力。拿东莞来说,积分入户自2010年实施以来,共有2.5万名新莞人加入东莞户籍;2009年以来,共有8.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学。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下一步机会均等的政策手段只会创新进步不会退缩,门槛只会降低不会提高,享受的群体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但既然有“李韬们”的成功,就不可避免会有“黄长根们”的暂时受挫。“归根结底,城市的资源和政府的财力都有限,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这是个很实际也很无奈的选择。”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
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位,成本到底有多高?东莞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新莞人子女共60.9万人,是本地户籍学生的3倍,东莞目前对14万多入读公办学校的新莞人子女实行和本地孩子同等的免费教育,市财政每年为此支出约15.6亿元。而如果全部解决,财政每年需投入约66亿元,这相当于今年东莞市财政预算收入的1/5。
为让外来务工人员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政府投入同样非常高。以“圆梦计划”为例,帮助一个新生代产业工人圆大学梦,项目提供2000—4000元不等的学费补贴,个人只需自费1000元。2011年以来,共青团广东省委累计筹措项目资金过亿元,其中广东省级财政每年支出2000万元。
此外,东莞每年免费培训在岗外来务工人员四五十万人次,每人支出培训补贴1000—3000元不等。
4.政策期盼
全国一盘棋,教育投入和高校招生等政策应向劳务输入地合理倾斜
要将机会均等的平台尽可能做大,除了地方政府努力挖潜增加投入外,很多问题还要从体制上入手,全国一盘棋地加以解决。
以教育为例,在外来工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就存在着投入和使用之间的结构性偏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一语道破关键:“我国的教育经费是由各地方政府按照本地户籍适龄人口数量来拨付的。一些地方大量人口外出务工,拨出的教育经费花不完,他们的子女都跑到流入地来接受教育,必然大大增加流入地的财政负担。”他介绍,到去年底,广东省有3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占全国的1/4强。
“中考、高考等招生考试录取也是,如果在招生计划不变的前提下,外来工子女输入多的省允许这批学生在当地参加高考,就会降低当地户籍考生的录取机会和高考录取率;相反,劳务输出省份当地毕业生升学率就高了。”罗伟其说。
“这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管理很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要系统分析,统筹兼顾来制定解决之策。”罗伟其认为,只有在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在教育投入和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上对外来工子女输入地进行合理的倾斜,才能更好解决这些孩子在流入地升学考试的问题。罗伟其说,广东作为人口输入大省压力很大。“我呼吁国家层面更多支持广东。”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12/08/nw.D110000renmrb_20131208_1-09.htm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难在哪(关注城镇化成本(中)发展机会如何更公平)
——广东东莞市农民工市民化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