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徐安琪·十五岁上北大:走进巴基斯坦

    每日经济新闻 2013-11-21 16:33

    大四,徐安琪受巴基斯坦KASB集团基金会邀请,以一名北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前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等地考察。从景点观光、拜访对华事务局到观看印巴边境降旗仪式;从采访商业人士到与青年交流,这里战争与淡然并存,开放和保守同在,这里,徐安琪看到一个鲜活的民族。

    2010年3月27日 我在伊斯兰堡郊外的“巴中友谊墙”下留影

    近些年,我去过不少西方国家。不过,最令我难忘的,还是2010年赴巴基斯坦之行。

    那年,我上大四,一个偶然的机会,应KASB集团基金会的邀请,前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塔克西拉、拉合尔等地考察,回来写了一些稿子。

    巴基斯坦属于南亚国家,国民信奉伊斯兰教,与中国有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那里似乎“很差、很乱”。真是这样的吗?亲身见闻给了我另一番体会。

    全球化,不意味着西方化。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向美国和欧洲。能够在大学期间,关注和了解发展中国家,我感到自己是极其幸运的。

    下面的这篇通讯,发表在2010年4月9日的《青年参考》上。在此分享给每一位热爱探索的读者朋友。

    走进真实的巴基斯坦 

    3月26日至4月2日,我应巴基斯坦KASB集团基金会之邀,以一位北京大学学生的身份探寻考察真实的巴基斯坦。一周的见闻、体验,为我了解这个国家以及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这一周中,我去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古城塔克西拉和文化名城拉合尔,从景点观光、拜访对华事务局到观看印巴边境降旗仪式;从采访商业人士到与青年交流……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太需要了解真实的巴基斯坦了,这里比一般中国人想象中更美丽、平和与丰富多彩,巴基斯坦与中国的深厚情谊,更是弥足珍贵。

    美景和文明令人惊叹初到首都伊斯兰堡,你会被其特有的绿与柔美所打动。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颇具特色的房屋与绿荫相映成趣,匀称地散落在丘陵上。伊斯兰堡西北50公里处是古城塔克西拉,犍陀罗艺术(南亚次大陆西北地区的佛教艺术)的发源地。博物馆中精致的佛雕昭示着2000年前的智慧,明媚阳光下断壁残垣的佛教大学遗址则显出了2000年的坚守与沧桑。这是玄奘曾经到过的地方。此次访巴最让我震撼的建筑便是拉合尔的古王宫。这是莫卧儿王朝(1526~1857)的王宫。翠色的草地,错落的楼阁,斑驳的墙瓦,绝美的彩绘……余辉中的皇宫显示着一个王朝曾经的辉煌。比起故宫的等级森严,这里多了几分明快之美。拉合尔是一座有5000年历史的古城,由此可以想象巴基斯坦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春风拂面,我身着巴基斯坦传统服装,在古王宫最高处眺望拉合尔城区,绚丽的景致在我脑海中永久定格。

    以爱国和团结精神应对恐怖袭击访巴前,我看到了几个月来巴基斯坦遭受恐怖袭击的报道。身临其境地感受巴基斯坦,虽然城市里常能见到荷枪实弹的士兵,但他们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周末的街道上,常能看到骑着摩托车的男子带着妻子和孩子去兜风、吃饭,亲朋好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到郊外野餐,全家人一起去清真寺虔诚地朝拜。在访巴的几天中,我接触了不同职业和身份的巴基斯坦人,从他们身上我感受不到丝毫慌张与浮躁,他们用质朴的心面对生活,忠诚而爱国。恐怖袭击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我访问了KASB集团银行几家分行的经理。拉合尔一家分行的经理马莉克女士表示,恐怖袭击让不少客户不敢出门,一些家长不敢送孩子上学,巴基斯坦社会的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是,受访者都表示,此时人们的爱国热情高涨,共同的精神和信仰把他们紧密团结在了一起。马莉克女士说:“我感到自己一方面是一个银行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是一个斗士。我们必须共同坚守,迎来巴基斯坦新的春天。”这样的决心让我这个外国人深深感动。这些受访者告诉我,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被媒体过分宣传了。“他们只看到了恐怖袭击,却没有看到巴基斯坦人有多么热爱和平。”

    拒绝美国文化替代本国文化

    在巴基斯坦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自然、和谐。这里的服装、饮食、家具、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常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女士裹着头巾并不意味着拒绝交流,也不意味着拒绝美丽。我们所到之处,不少裹着各色头巾的女士热情地和我们交谈。人们自然地处在自己的宗教文化体系中,对自己的角色非常享受。巴基斯坦的一位官员告诉我,伊斯兰教的核心精神是关爱,“关爱真主,关爱他关爱的一切生命。”但他也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理解伊斯兰教。

    访巴期间,我在旁遮普大学与当地大学生对话。“你们怎么看待全球化?”我问道。“我们接受全球化,可我们拒绝用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替代我们自己的文化。”他们表达了强烈的民族宗教认同感。“按照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女性应该回归家庭。如果一些受到高等教育的女性也做全职家庭主妇,你们是否觉得这是一种浪费?”我继续问道。“不。”女生们答道。一位女生说,时代发展了,受教育是一种趋势。何况,养育孩子也需要很多知识。“我听说这里百分之九十的婚姻都是父母指定的,你们觉得这样的方式好吗?”“我们觉得很好。”一些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当我问原因时,一位同学表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我们自己只看到准备结婚的对象,而家长看到的是综合因素。家长做出的决定,往往更合适。“中国的情况与这里不太相同……”接着,我对中国的情况做了一点介绍。介绍完,我们都笑了,彼此感受到了观念和文化的差异。但只要我们尊重他人的文化,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尊重。

    处处感受当地民众对中国的友好

    在巴基斯坦,我随处可以感受到当地民众对中国的友好。我们走在路边时,时常有当地人主动伸出手来和我们握手。在公园里,常有当地人前来合影,他们告诉我们:“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在飞机上、候机室、商店……作为中国人,我们常能获得当地人给予的特殊尊重。

    不少巴基斯坦人都有中国情结。我深切地感到,中国青年应该更多地了解巴基斯坦,了解这个坚强、伟大而友善的国家,珍视我们来之不易的友谊,并把它传承下去,让这种情谊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辉。

    此次访巴,让我用一种新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全球化不是西方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宝贵的内涵,全球化的过程应该是个博采众长的过程,了解友好邻邦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世界。如果没有此次访巴的经历,也许我只能待在电脑前,对本来就不了解的情况进行臆测,无法亲身感受异域的精彩。

    总之,此次巴基斯坦之行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冲击和感慨。当一个电视上频频出现的名字,一个地图上紧密相邻的地方突然变成一个立体而庞大的国家呈现在我面前时,我感到她是那么真实、那么友善。我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尽管今天的巴基斯坦依然面临着国内外种种挑战,但看到这些对中国这么友好的人民,看到他们的善良纯朴、自强自信和从容镇定,我就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

    上一篇

    经合组织大幅下调墨西哥经济增长预期

    下一篇

    聚焦《决定》系列评论: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