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开放型经济体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

    2013-11-19 01:1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近日,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说,《决定》明确提出“以开放促改革”,这是新历史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目标。

    他说,35年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开放,中国不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不清楚怎样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

    他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找到深化改革的借鉴,吸纳大量的全球生产要素以及引进新的促进改革的外部动力。

    确定以开放促改革新目标

    《决定》第七部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论述了对外开放问题,对今后开放目标以及路径作出规划。

    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吸纳了国内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并且成功地把这些要素与国内资源整合,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我们也引进了来自全球的竞争和压力,并且成功地把外部压力变成了改革的动力,从而促使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王志乐说,仅以2001年入世为例,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中国一共修改了2300个中央层面的法规和19000个地方层面的法规,“没有入世的压力,没有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很难想象能够进行如此广泛如此深刻的改革。”

    《决定》明确指出,开放型经济体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从而“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新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决定明确提出‘以开放促改革’,这是新历史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目标。”王志乐说。

    三举措全方位扩大开放

    王志乐说,《决定》中列明了三项举措来扩大开放。提出“放宽投资准入”,包括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决定》允许企业及个人扩大对外投资,包括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重点是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名为‘贸易’,实则主要涉及投资的开放。”王志乐说,“可以想见,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将为改善中国投资环境和扩大内外资准入提供经验。”除了自贸区之外,我国还将通过内陆沿边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基础上,是又一大进步,以弥补与沿海开放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

    王志乐说,《决定》提出的“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其中包括拟议中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今年7月,中美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结束。经过九轮技术性讨论,中国同意与美国进行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该投资协定将对包括准入环节的投资的各个阶段提供国民待遇,并以“负面清单”模式为谈判基础。“显然,给予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今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王志乐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沈坤荣:着力供给端 重构经济动力

    下一篇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唯改革能解决教育医疗问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