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资金到底紧张不紧张,看看国库现金定存招标的价格就一目了然。
昨日(11月14日)财政部与央行进行的300亿元人民币3个月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中标利率为6%。
受此消息影响,3月及3月以上期限品种的质押式回购利率均已超6%,其中3月期达到6.3969%。某期货公司研究员分析认为,目前银行间真实的资金状况比公布的数据反映的更为紧张。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周四(11月14日)央行再度暂停逆回购操作,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随即全线上扬。对于上述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室的公告,300亿定期存款起息日为2013年11月14日,到期日为2014年2月13日(遇节假日顺延)。“现在招标的3个月期限资金可以跨年,年末正是银行资金最紧的时候,所以现在未雨绸缪,”华东一家城商行交易员称。
招标利率较近期大幅上涨
根据2013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九期)招投标结果显示,本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中标总量为300亿元,中标利率达到6.00%,较最近一次的4.23%大幅跳升了1.77个百分点,并创出逾两年高点,同时有500亿元同期限存款到期。今年以来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最高为4.75%,而此次6%的中标利率,较之前有明显的上升。
质押式回购利率也全线上扬,1天期品种加权平均利率飙升至4.2337%,7天期品种利率升至4.2888%。;14天期(R014)品种则达到4.6172%。值得注意的是,3个月及3个月以上期限品种的最新利率和加权平均利率均已超过6%。
招商银行资金部交易员张晓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3个月资金价格涨到6%以上主要是由此次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利率明显提升所推动的。
某期货公司研究员分析认为,此次招标利率比前一期 (9月12日)高出177个基点,但银行间资金利率比当时却仅高出20多个基点,说明银行间目前真实的资金状况比数据反映的更为紧张。
今年6月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紧张后,国库现金定存招标一度成为输送流动性、平抑市场资金紧张的一项重要工具。今年4、5、6月份的三期国库现金定存的操作量均为400亿元,从7月份开始,国库现金定存操作量增加至500亿元。而伴随着三季度外汇流入形势转变,10月份国库现金定存招标连续暂停,此次操作量缩至300亿元。
据记者统计,今年4~9月,财政部、央行共开展了8期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其中3个月期和6个月期品种各占一半。今年国库现金招标已累计达到4000亿元,包括3个月、6个月期限,仅11月份就将有1400亿元的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张晓伟表示,主要是由于本期国库现金定存期限3个月,属于跨年、跨春节品种,各家银行在资金上需求旺盛。而且跟往年比,今年资金状况整体比较紧张,因此利率较前一期以及较往期都有明显上涨。
公开市场操作考量市场反应
昨日,央行公开市场没有进行任何操作,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随即全线上扬。具体来看,隔夜Shibor涨85.20BP至4.1880%;7天品种涨55.80BP至4.1930%;14天品种涨12.60BP至4.4850%;1M品种涨7.40BP至5.3250%;3M品种涨0.07BP至4.6997%;6月品种涨0.02BP至4.2202%。
据记者观察,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多次出现变化,在上周四暂停14天逆回购操作后,本周一央行全额续作100亿元到期三年期央票,一度强化市场对收紧的预期,但周二7天逆回购又意外现身。
统计显示,本周二有240亿元逆回购到期,到期的100亿元央票被全额续做,加之央行开展9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因此,本周公开市场将实现资金净回笼150亿元。考虑到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和新操作量之间有200亿元的差额,本周央行实际回笼资金350亿元。
某股份行同业业务交易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市场对央行的逆回购操作节奏也应该要适应,央行是试探性地考量市场的反应和资金价格波动的范围,总的来说,这也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一部分。“逆回购很有可能再次启动。”
央行周二(11月12日)开展7天逆回购,同时周四(11月14日)暂停14天逆回购,其效果是使得流动性投放更为短效,显示出央行动用逆回购旨在熨平短期资金波动,引导市场预期。周二的7天逆回购也因为交易规模小、操作利率高,被市场认为是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13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0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年初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目前的M2增长显然超过了预定目标。
对于四季度,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博分析认为,信用供需较大可能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第四季度银行信贷计划相对前三季度较低,新增信贷投放将略有放缓;预计年内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中性,利率和准备金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将会频繁使用,以调节短期市场流动性波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