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自今年7月初国务院发布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来,各地民企迅速掀起了争相申请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银行的准入细则至今未出,那么,民营银行到底何时落地?民营银行的加入能否撼动现有银行业格局?民营银行在经营方面有哪些难点等诸多现实问题,均有待深入剖析和探讨。
民营银行的申办势头近期越来越热,目前也丝毫未有降温之势。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6日,总共有23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工商管理总局的预核准。苏宁云商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苏宁银行获批的可能性很大。由于民营银行准入细则迟迟没有出台,银监会还未首肯任何一家民营银行申办者,相关人士普遍猜测,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民营银行最终花落谁家或见分晓。
“苏宁银行”正招兵买马
截至目前,有30多家民营企业或者上市公司表示要申请民营银行。在上市公司方面,明确表示有意开办民营银行的有苏宁云商、金发科技、凯乐科技、格力电器、杉杉股份、红豆股份等。
11月4日晚间,江河创建、朗姿股份和东方雨虹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日前已与其他6家公司签订 《关于发起设立首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之投资合作意向书》,将筹建民营银行。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6日,总共有23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工商管理总局的预核准,包括苏南银行、华商银行、国融银行、苏宁银行、华瑞银行、客商银行、国民银行等。
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莫过于苏宁云商申办的苏宁银行。8月21日,苏宁云商最先披露了公司已向相关部门递交初步的设立意向方案,这使得苏宁云商的股价一度连续暴涨。
11月6日,苏宁云商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苏宁银行获批的可能性很大,公司已经成立专门的部门,组织架构也已经建立,目前已在招人。
不过,此前亦传出申办民营银行消息的瑞安华峰集团,其副总经理翁奕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华峰集团从未申请筹办民营银行,民营银行能不能成行不在企业,关键要看监管层批不批。
除上市公司外,几家互联网巨头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都纷纷有意涉足民营银行。建立互联网金融帝国,设立民营银行似乎是绕不过的坎。对此,阿里小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外界声称阿里将涉足民营银行,我们并不知情。其实阿里已公开否认过,可是似乎市场还是没有停止猜测”。
从地区分布看,北京、江浙、广东等均为首批民营银行可能落户的热门地区,而申报最积极的当属浙江地区,据了解,报喜鸟、新湖中宝、哈高科、杉杉股份等浙江民营企业此前均表示有申办民营银行的意愿。
浙江省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长朱从玖此前在温州金改发布会上明确表态,浙江省加速设立民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以引导民间资本洪流。朱从玖还透露,申办民营银行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民营银行的具体设立预期年内实现。
此外,江苏省的苏宁云商、红豆股份,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东方雨虹,广东的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金发科技,上海的复星医药也都先后传出申办民营银行的消息。
民资办银行已无政策障碍
伴随中央关于鼓励民营银行的政策陆续推出,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一直高烧不退。
今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 “探索设立民营银行”;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 《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9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周小川还在文中表示,要引导民营银行“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这也是监管层首次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作出明确的界定。
虽然民营资本创立银行已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但由于民营银行准入细则迟迟没有出台,银监会也还未首肯任何一家民营银行申办者,因此所有有关民营银行的消息都只是猜想。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民营银行最终花落谁家或见分晓。”
其实,民营银行准入细则迟迟未出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此之前可能还要解决存款保险制度这个基本而重大的问题。所以,除申办民营银行,亦有民营企业另辟蹊径,不断向城商行、农商行等注入民间资本。
10月24日,泸州老窖公告称,将以每股1.70元的价格出资4250万元参与泸州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交易完成后仍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当前,对于那些真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民营企业来说,如何定位民营银行?如何提高专业素质?如何将银行与自身业务有机结合等诸多实际性问题,或许是民营企业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
近日,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如果苏宁银行获批,将创新担保机制,打造信用贷款,首先将应用于和苏宁之前有过合作的供应商等合作伙伴。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的数据库打造纯信用的贷款机制,这就是苏宁银行的未来特色。”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