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企改革路径选择及A股影响分析

    上海证券报 2013-11-06 09:06

    对于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预期将出台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成为新国企改革的新起点。本文从国企改革的历史和面临的问题、未来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国企改革的可能方式、国企改革标的选择,以及对A股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

    国企改革的历史和面临的问题

    截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我们认为,当前国有企业存在四大弊病:国有企业的惰性;国有企业经营者素质及积极性问题;政府对国有企业干涉过多问题和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督不到位问题。由于这四大弊病的存在,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容易出现盈利不佳的问题。国进民退近年来有所加重,对社会造成负外部性。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使得国企与政府、银行的关系密切,其发展扩张对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抑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减少了市场竞争和创新。

    我们认为,当前阶段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改革会触动既得利益,成为改革深入的阻力;2、改革若不慎,成本可能比较高,由于缺乏透明度,部分国企已负债累累,改革或将造成国企倒闭以及银行贷款坏账的风险,另外,国企大量人员的安置也是改革的成本。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预期将出台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起点。

    未来国企改革路径的选择

    一、从政策中摸索政府改革思路

    2013年年初,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为国企改革方向提出了指引,提出了国企改革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包括:1、深化公司制和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2、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3、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4、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5、引入民资力度加强,由虚入实引入民资,一方面是促进竞争,激发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活力,另一方面是借民间资本之力,帮助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地方国企改革进程加快,核心在“抓大放小”和市场化、国际化、证券化。据报道,至少有19个省市区在今年6月以来明确提出加大引导国有资产并购重组。其中,天津和上海的国企改革方案比较具有代表性,可能代表了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一、天津改革方案的核心是“抓大放小,集中资源”。根据201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天津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着力打造10至12家品牌优、效益好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使市管企业从56家调整到40家左右,放开搞活一批中小企业,清理退出一批劣势企业和低效资产,使国有资本行业布局从84个收缩到40个左右。全面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重点集团至少拥有1家上市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超过40%。二、上海改革方案的核心是“市场化,国际化,证券化”。据报道,新一轮国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1、监管改革,实行竞争类、功能类、保障类企业分类监管,国资委定位趋向淡马锡模式;2、推广市场化激励机制与创新容错机制试点;3、进行国际化导向,结合上海自贸区试点;4、进一步提高国资证券化率。

    二、淡马锡模式

    上海国资改革特别提到改革趋向淡马锡模式,不仅仅是上海国资改革,许多省市的国企改革以及央企的改革,均对淡马锡模式有所参照。我们认为,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因素:政府充分放权。政府与淡马锡之间贯彻“一臂距离”,淡马锡可以完全按市场方式经营。同样的,国有控股企业也是依照商业规则经营,追求盈利目标,而非政治目标。董事会制度。淡马锡不直接介入相关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而是通过加强董事会建设实现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市场竞争环境,公正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新加坡法律明确规定,政府控股企业必须和私营、外资企业自由竞争。淡马锡及其他国企发展的使命是“引领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国有企业则被寄予了很多的政治要求。外部环境是淡马锡模式在新加坡能够成功的土壤,也是我国国企改革成功所需要的。

    三、国企改革资源重新配置、逐步退出

    我们认为未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将进入社会资源再配置,效率、公平兼顾的阶段。国企改革的焦点主要是围绕效率与公平展开的。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国企改革将以盘活存量、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公众化公司为目标,重点是将社会资源再配置,兼顾效率、公平,这一阶段国资委的职能将逐步从资产管理向股权管理转变。

    我们认为未来国企改革思路是在竞争性领域中,经营状况较差的国企逐步退出,能够持续经营的国企在经营性领域中则以效率、公平优先,引入多种资本,充分发挥国企活力;在与国家利益相关的非竞争性领域则加强国企控制力,保持绝对掌控的同时,提高国企运营效率。如果对不同领域的国企进行战略性定位,将国企涉足的领域分为竞争性领域与非竞争性领域,我们认为:1、在市场经济主导、竞争比较充分的竞争领域中,对于竞争力较差的国企,将会逐步退出,让民间资本充分发挥市场活力。2、在竞争性领域中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竞争力的国企,则以公平效率优先,通过引入市场多种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充分发挥国企的竞争力,激发国企的活力。我们预计会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看到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具体举措。3、而在非竞争性领域中,对于事关国家利益、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性领域国企应会保持绝对掌控,通过国家资本的力量,由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安全,使国家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市场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提高运营效率。

    上一篇

    调整或延续 关注防御品种

    下一篇

    央行持续逆回购释放维稳信号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