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周以轩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周以轩 发自成都
当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一大背景之下,华商群体正更多地走向全球,其中,中国民营企业更是当下的代表。
那么,华商在全球如何发展?华商的全球拓展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昨日(9月26日),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成都商报社承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华商全球拓展论坛”在成都举行,与会嘉宾就当前全球化格局下的华商之路进行了探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华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冠深,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泰国国会主席顾问、三弦投资董事长余斌,世界华商联合会主席乌巴特尔,联星国际(泰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成雅工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爱平,金广集团总裁尹怀波、四川华茂恒业投资集团总经理崔泮为等重量级嘉宾,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彭刚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霍伟东教授两位学者,共同讨论了华商全球拓展的机遇与挑战等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寻求拓展的地理区域,蔡冠深认为,亚洲仍应是华商最能发挥优势的最佳选择。在与会专家和一些企业家代表看来,华商全球拓展在两个方面尤应注重,一是塑造品牌,由过去的“中国制造”实现“中国创造”;二是华商“抱团”掌握产品定价权。
华商的全球化之路/
来自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中国投资者共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2.2万家。
早在2010年,中国新闻社课题组发布的 《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显示,在针对亚洲大型上市华商企业、亚洲非大型上市华商企业及非亚洲地区华商企业的资产变化进行分析并推算得出,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2009年恢复增长到3.9万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约56%;但较之2007年的3.7万亿美元水平,仅微涨5%。
彼时,全球经济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水生火热”之中,华商企业总资产却实现了高速增长。如今,海外华人经济日渐成长壮大,也被视为“世界经济变化中最具活力的力量”。
对此,身为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的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到,世界华商目前发展的特点包括:世界华商经济加速转型,散布在各地的华商企业不断将新元素注入到传统企业及传统产业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新华商快速崛起等等。
蔡冠深指出,华商全球化之路,目前呈现出来的显著特点在于,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即由高度集中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向亚洲以外地区,尤其是欧、美、澳洲地区逐渐分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来自中国内地和澳港台地区的新增华人移民,由过去主要流向东南亚,改为流向欧美等发达地区;二是海外华人再移民的结果。”蔡冠深认为,但即使呈现出这样的趋势,亚洲地区仍然是世界华商未来发展的主要地区。
亚洲仍是最佳选择/
“华商在经济活动与区域合作中,最能发挥自身优势,最能传递华商品牌价值,最有发展前景的平台,还是亚洲。”蔡冠深表示。
内地市场的机遇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更多海外华侨的视野里。
“华商机遇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一个巨大的新传奇正在中国上演,这个新传奇就是西部大开发。”余斌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趋势:一是西部开发是潮流所向,二是城镇化巨大的潜力在西部,三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在西部。
蔡冠深表示,“西部大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所在的成都,正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对外来客商所展现的广阔商机,我们在这短短的几天内都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彭刚也表示,过去内地有很多领域是海外华商不能进的,现在逐步开放,“我们应该利用”。
“中国经济正在向市场化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海外华商将高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植入中国,带动中国市场化经济进程。”据彭刚分析,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华商们在中国的角色正逐渐从“客串”变为“主角”。
另外,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走向全球更是当下的重要策略。随着中国民企走出去的条件愈加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企将迈开拓展海外的步伐。而对于海外华商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机遇。
刘沧龙表示,中国走出去战略,将推动华商全球拓展活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发展壮大,走向海外,而华商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伙伴。
品牌和定价权挑战/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崛起成为全球华商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与此同时,华商们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上述 《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指出,“总体上讲,全球99%的华商仍在从事资产规模小、技术程度低、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零售业、餐饮服务业、中医针炙等职业。”
虽然目前更多华商都已实现了转型,但谈及华商所面临的挑战,缺乏知名品牌等话题再次成为昨日参与论坛企业家们的一些共识。
崔泮为认为,华商走出去的关键是创造自身品牌和掌握定价权。公司以做服装为主,崔泮为对于品牌的缺乏深有体会。他表示,国内有许多知名的服装民族品牌,就是因为没有品牌影响力,所以难以走出去。此外,国内还缺乏像韩国三星、日本索尼等在世界范围认可度都极高的知名品牌。
“我们的发展应该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产业升级梦,一个是民族品牌梦。我们的提法应该由 ‘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只有具有自己的创意和品牌,走出去才会受到尊重,才会有定价权。”崔泮为认为。
想要掌握定价权,对于华商来说,更需要“抱团”出击。
乌巴特尔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进出口的量往往是够的,但由于各家企业较为分散,追求短期利益,存在无序竞争,难以形成一股绳,因此,“必须要有序”,或者“抱团”出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