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审核搁置、财务核查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借壳热浪席卷注定将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近期,拟IPO企业长城影视拟借壳江苏宏宝,将文化传媒类资产的并购重组推向又一高潮。
上证报记者采访发现,相较以往大股东资产注入等重组模式,拟IPO公司退而求借壳的案例中,由于掺杂了券商投行、PE资本、拟上市公司股东及原有上市公司股东等多方利益,其间的谈判和博弈更加复杂,更具不确定性,导致借壳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而在大股东、PE等各方利益群体资产证券化的强烈欲望推动下,优良的壳资源在谈判中开始占据上风,变得炙手可热。
壳资源炙手可热
8月7日,停牌不到1个月的亿城股份(行情股吧 买卖点)发布公告,大股东乾通实业拟将所持的近20%股份,转让给海航资本。转让后,海航资本将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其中,最令资本市场震惊的是,亿城股份2.86亿股标的股票,转让价格却高达16.1亿,折合每股5.63元;而亿城股份停牌前股价仅为2.75元,海航资本给出的价码溢价幅度高达105%,在A股市场极为罕见。
一叶知秋。亿城股份“卖壳”事件,折射出今年以来整个资本市场壳资源炙手可热的盛况。
一个众所周知的大背景是,去年10月以来,在近900家拟上市公司排队冲击IPO的当口,IPO审核之门突然暂停,相关公司遭遇严密的财务核查。截至核查结束期,270家左右的拟上市公司主动撤掉了材料(行情 专区),目前有600多家公司仍在排队,而目前IPO重启时点仍未明朗。
某券商投行人士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壳、被并购、海外上市等是相关公司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路径。借壳或被并购,在A股市场实现证券化,无疑是最好的出路。今年以来,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济川药业借壳洪城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沧海重工借壳恒顺电气(行情股吧 买卖点),中技桩业借壳ST澄海(行情 股吧 买卖点),宝鹰股份借壳*ST成霖(行情 股吧买卖点),均是拟上市公司曲线实现证券化的案例,且其估值水平都比较高。例如,拟借壳洪城股份的济川药业评估增值率逾5倍,同时还有不超过18亿元的配套融资。
“由于IPO暂停,不少拟上市公司仍有谋求证券化的冲动,短时间内确实出现了供求失衡的现象,壳资源出现了阶段性走俏。”某投行人士表示,从目前的借壳案例看,标的公司不仅可以借此曲线上市,也可以配套融资,“跟IPO的效果差不多。”
在大量拟IPO公司存有借壳需求的背景下,A股干净的壳资源出现炙手可热的境况。对于壳资源,债务规模、偿债压力、股本规模、经营状况均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以A股壳资源最为集中的ST板块为例,渤海证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根据从去10月IPO进入暂停期后ST股出炉的借壳重组案例分析,这些ST股存在以下特征:平均股本规模为2.7亿股,市值约在14亿;平均债务7.3亿,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依靠自身经营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业绩。
而此类标的在ST股板块中并不多,因此这类壳资源的价码水涨船高。从二级市场看,拥有重组预期的ST公司也备受市场关注。早前重组夭折、存在明显重组预期的ST宏盛(行情 股吧 买卖点),在经历10多个连续跌停之后,近期开始企稳回涨,短期最高涨幅约达40%。
幕后推手众多
相较于控股股东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模式,拟IPO公司借壳上市公司的案例要复杂很多。除了两家拟联姻的公司股东的利益之外,已经入股拟上市公司的PE资本和券商投行则各有自己的利益算盘,在借壳案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8月9日,停牌近3个月的星星科技(行情 股吧 买卖点)发布公告,星星科技拟通过定向增发及现金支付的方式,出资8亿元收购深越光电100%股权。这其中,提前潜伏的知名FE同创伟业将完美退出,入股2年获得5.2倍的账面浮盈。据同创伟业人士透露,在此次的并购重组中,同创伟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功说服深越光电控股股东接受并购重组的方式,并为其积极寻找交易对象,最终将目标锁定了星星科技。“我们还出动合伙人,与深越光电控股股东进行实地考察并全称参与谈判,最终协助企业确定交易方案。”同创伟业方面表示。
除了PE资金、创投机构等力量外,券商投行在拟IPO企业借壳的过程中同样力量非凡。
“我们保荐的撤材料公司就告诉我们,让我们积极留意看哪个公司愿意卖壳。”南粤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而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也透露,其保荐的上市公司正在寻找潜在的可并购对象。
在券商投行的重组运作中,同一家券商保荐的公司,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如在沧海重工和恒顺电气联姻的案例中,兴业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是双方冲刺上市时的保荐人;在中技桩业借壳ST澄海的案例中,保荐人均有海通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担当。
“同一家券商操刀的项目,谈判相对要容易很多。”上述南粤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该人士还指出,由于存在多个利益主体,各方都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标的资产的估值较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博弈复杂有风险
另一个特征是,由于拟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联姻过程中,混合了更多的利益主体,其中的博弈也会更复杂,重组双方谈不拢的现象时有发生。
7月19日,茂硕电源(行情 股吧 买卖点)发布公告,为完善该公司产业结构,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公司筹划了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间,该公司会同中介机构与对方就资产重组的事项进行了多次协商,但交易对方最终明确表示放弃重组,导致该公司不得不终止实施重大资产重组。
有心的投资者会留意到,类似于茂硕电源的停止筹划重组的公告,今年以来频繁出现。据上证报记者粗略统计,仅仅今年7月份,共有10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重大事项;而去年同期,终止重组的案例仅有1家。
上述现象的背后,尽管很难说全部是上市公司与拟上市公司联姻失败,但其中涉及拟IPO公司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如今年二季度期间停牌的某公司,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一直谋求行业转型,希望对产业链上的公司实施并购。二季度停牌期间,公司曾与某拟上市公司接触、洽谈,但在谈了1个月多月后,最终因入股拟上市公司的PE机构要价太高而终止。
“一般而言,有四个原因容易导致重组终止。一是估值问题;二是业绩承诺;三是股份的锁定,四是重组后的后续安排等。”上述南粤投行人士,“谈判各方最核心的还是价格问题。”
某资本市场观察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宁可终止重组而复牌,也折射出重组双方话语权的变化:在今年并购、借壳的博弈中,在大量拟上市公司希望借助并购通道曲线上市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主动性和博弈力量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