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市场找财长”再次警醒我们:一定要加快改革经济体制包括财税体制,将包括财政资金在内的资源配置大权放给市场。
每经编辑 余丰慧
近来,多省市一把手进京“喊穷”,拜会财政部部长,表述本省经济底子薄,希望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这些省委书记、省长们接连拜会财政部主要领导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求财力支持.具体有两个意图:一是直接要财力支持,主要是表述希望财政部增加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要财政政策,比如自行发债或者专款配套款项比例等。
从转移支付上来说,中央财政“潜力”很大。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万亿元,支出12.57万亿元。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54万亿元,占中央本级全年财政收入的81%,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74%。中央仅转移支付一项已经成为一些省的主要收入来源。
财政部握有这么大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权,这么大一块蛋糕,各省一把手岂能不垂涎欲滴?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县将向中央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甚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列入当地全年收入计划。
从财政政策上来说,当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增加,整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呼声四起,信贷资金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已经被卡死,借道信托融资也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自主建设项目资金渠道越来越少。同时,受实体经济不景气拖累,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支付。自行发放地方债是出路,也是中央鼓励的。但这需要财政部给政策和审批,更需要财政部给予担保、代为付息。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5年,有些省长们仍然不找市场找财长,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按理说,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主体是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发达的国家,政府财力紧缺时,首先想到的是到市场解决。会想方设法培育税源,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给投资者增加投资机会,鼓励投资兴办企业,或者向纳税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等,扩大税源、增加税收。
一句话,找市场要财力而不是找中央政府的财政部长要资金。美国等国家实行的也都是分税制,但是各个州向联邦政府要财力的情况不多。而是到市场上去,到企业中去,向纳税人低三下四寻求帮助,通过增加税收来缓解财力紧张局面。
多省一把手不找市场找财长仅仅是第一步。如果是寻求财政转移支付支持的话,还要找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因为,许多财政转移支付是与专项项目配套,是以项目来确定转移支付的,而这些项目大权又掌握在诸如:农业部、工信部、林业局等部门手中。
多省市一把手不找市场找财长,再次警醒我们:一定要加快改革经济体制包括财税体制,将包括财政资金在内的资源配置大权放给市场,让省长们去找市场,而不是找财长。如果建立起省长、市长、县长找市场而不是找财长的机制体制,那么,市场就成为省长、市长、县长的衣食父母,他们就会好好善待市场,善待纳税人,善待企业和公民,积极培育市场和税源。高效服务、廉洁从政等自然就伴随而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