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裴文斐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裴文斐 发自上海
近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云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股交所大范围设立,且入场门槛不一。
此前,张云峰曾直言,场外市场需要“去行政化”:“中国场外市场建设同质化严重,此外,区域性问题亦日益凸显,行政力量干预,迫使一些地区的企业只能选择当地市场,走不出去,外省市优质的股交所也难以进入。”
张云峰指出,场外市场建设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促进作用非常明显。2012年上海股交中心平均企业的成长性达到142%。“我们通过计算企业的营业收入等指标得出的这个成长性数据。中小企业对资本的渴望非常强烈,只要拿到钱,立刻就投入生产。所以建设好资本市场不是没有作用,中小企业只要能解决融资问题,一定能发展。”张云峰指出。
不过,随着股交中心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开设,场外市场的建设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张云峰直言,现在各个股交中心准入门槛不一,有的只要企业登记下就行;有的对外宣称需要审核,但实际操作中根本没有审核,很随便。
“只要登记就能入场,这种做法虽有可取之处,但肯定是有问题的。就好比建设市场,必须得有规则。”张云峰认为,“比如商品市场,不加审核随便进入的做法就相当于商品随便上柜,没有质检,消费者自备检查工具,买回家是好是坏自己兜着。这就不能算正规的市场。”
在他看来,真正合格的场外市场需要严格的审核标准,并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审核规章制度,摒弃教条化的审核标准,重实质。同时,监管层在制定场外市场建设时,也不能搞“一刀切”。
“各个交易所都有自己的审核标准,比如我们在审核企业时,更关注企业的持续能力。”张云峰说,“通过营业收入等一系列指标,来判断企业的未来走势,只要企业营业收入在持续增长,即使眼下正在亏损,我们会认为这种企业基本上就是有成长性的。其次是关注企业有没有损害投资利益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不能有显著的行业竞争;二是不能有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三是不能有额度较大的股东侵占资产的行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