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民日报:收入差距扩大严重拖累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2013-06-10 10:19

    为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是必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二是必须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三是必须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机制。

    根本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最基本的表象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原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状态。

    我国2012年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2012年年初以来,我国GDP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投资、消费、出口以及工业生产等指标均出现增速减缓。这种增速减缓,既有国际经济环境波动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有我国内部一些结构性、阶段性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过去有效支撑我国30余年高速增长的劳动力供给因素发生了变化,这将使我国出现因劳动力供给增速减缓带来的经济增速减缓。另一方面,我国过去几十年相对较高的储蓄率将趋于下降。随着储蓄率开始下降,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资本投入增速也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进而使经济增速出现减缓。虽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能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技术进步的作用尚不足以完全弥补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速减缓所导致的经济增速减缓。因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速减缓、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会导致我国未来经济增速减缓。

    与过去接近10%的年均增速相比,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速逐步趋缓的趋势。面对可能的中等收入陷阱,避免之道、跨越之本仍然在于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无论面前出现何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我国就不会为中等收入陷阱所困。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具备有利条件:第一,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用好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沉着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就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二,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都会为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增长空间。第三,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保证。

    重点

    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

    有一项调查是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10个方面的特征。除了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金融体系脆弱两个特征,其余8个特征包括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基本上都是属于社会方面的。许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当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造成经济停滞不前。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问题丛生、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出现社会动乱,成为严重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在于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事业是提高全体国民福祉的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第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扭转以前较长时期内存在的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的局面,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三,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应当看到,我国仍处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的矛盾凸显期和风险高发期,要特别重视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将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性。当前,在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我们具备有利条件:第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政府高度重视创造就业机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等等。第二,2012年开始我国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已经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第三,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的社会矛盾,政府敢于正视问题,积极妥善化解矛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保障。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改革与创新(互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宏观经济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等收入陷阱与东亚经济转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形成机制、东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经济增长出现减速。二元经济体在高速增长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减速,但这是正常的减速。第二步是针对这种增长减速采取了错误的举措。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这种增长减速,然后采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最终由于政策扭曲导致经济停滞。当经济增长真的停滞、蛋糕不能做大后,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分蛋糕,不同地位、不同能力的人得到不同的份额,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步是社会问题出现。经济的停滞加速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第四步是固化的体制格局。一旦进入这一阶段,既得利益集团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份额,抵制改革,体制格局由此被固化。此时改革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若不下足够大的决心、具有足够强的政治勇气,就很难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常修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实施均衡性改革战略。均衡性改革的前提是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五环式改革布局,且每一环改革都要有均衡点。比如,经济改革主要是寻求市场化与公正化之间的均衡点。如果打破了市场化,则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后退;如果打破了社会公正,则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动荡。再如社会改革,应寻求多元阶层“社会共生”的均衡点,努力形成“穷人不能再穷、富人不能出走、中产必须扩大”的局面。

    上一篇

    中央财政收入增幅转负为正 CPI同比涨幅回落

    下一篇

    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满一年 交易额猛长投资品种待增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