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汤敏: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难以全部一次解决

    新华网 2013-05-25 17:50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邱小敏)城镇化,尤其是“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关键词,也被视作未来中国经济的驱动力量。5月24日,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出炉,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改革重点工作包括积极推动民生保障、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等相关改革。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经济学家汤敏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得一步一步来,不能全部一次解决。

    新华网记者: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实现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否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土地从哪里来?如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

    汤敏:关于土地的问题,农民工加上家属大约3亿人,每万人一平方公里或者说一百平方米一个人的话,因此包括基础设施,包括住房,包括学校,所有这些加起来的话,大概是4000到5000万亩地,仅城市就需要这么多。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在保证耕地不减少的情况下,城市就面临巨大的挑战。得一步一步来,不能全部一次解决。那有没有希望呢?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就看我们的政策灵活性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农民的承包地问题不大,因为承包地,他到了城市来,他的承包地可以转包出去,所以这并不影响18亿亩,留在当地的人更多的耕地,这没有问题。

    现在最大的浪费是农民宅基地部分。农民每一户都平均三四分、四五分、有的是七八分地。这些农民如果有了城市的户口,已经住在城市了,又有城市的医疗保险,又有城市的失业保险,又有城市的各种保险,那过去我们说要把农民的地保住,因为农民万一失业以后要给一个退路,那对一部分解决户口的农民来说,他就不存在退路了。要是那样的话,城市的人也应该有退路,那城市没有宅基地。所以宅基地部分,应该自愿或者市场化的,应该有一部分可以运作空间的。

    比如把已经在城市、已经有了城市户口,已经有了城市劳动保险的农民,他的宅基地就允许他自由处置,所谓自由处置就是说他可以把它卖掉。当然你如果把宅基地就卖到本村里面,本村有多少人来买?能卖多少钱?那还有一种办法风险挂钩的问题,比如把这块宅基地复垦成农田,那把这个农田的指标换到城市周边来,因为这18亿亩的红线并没有说一定要百分之多少在城市郊区,百分之多少在农村,那这里面有一个质量的问题,但是质量问题也可以解决,比如一亩换两亩,一亩换一亩地,但是就把已经进入城市的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像重庆那样,给换到城市周边来,因为地租不一样,同样一亩田在城市周边的一亩田和跟在很远很远的农村的一亩天,价值完全不一样,但是种粮食来说是一样的,或者说是差不多的,那这里面就有很大的文章可做。

    像重庆地票的方式,我认为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地,那农民就可以我不要了,反正我的全家已经搬到城市,这块地放在那儿也放在那儿,那我愿意把它卖掉,通过这种置换的方式,我愿意拿到十多万、七八万资金拿到城市买一套房子,或者做首付,这都是可以的。

    首先,这个一定要自愿,他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卖就不卖;第二,要有一个非常公正、非常公平的、非常透明的市场,要有非常透明的规矩;第三,一开始应该仅限于已经有了城市户口,已经有了城市的保障的人。我们允许他这样,我觉得起码来说是解决办法之一,不是说这个就能解决了,但是起码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了。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5/25/c_124763445.htm

    上一篇

    汤敏:城镇化中户籍问题的关键是社会福利

    下一篇

    我国将在2030-2035年迎来能源需求高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