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因煤而起,目前却笼罩在行业性的寒潮中。当地最重要的企业——大同煤矿集团,其职工工资的发放要靠银行贷款,“卖煤”已成为公司今年的首要任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大同煤炭产能冲动背后:煤价下跌100元地方财收减一半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彭斐 山西摄影报道
仰赖煤炭资源吃了 “十年饱饭”的山西大同,目前面临“断炊”危机。
在业内人士眼中,近段时间煤价“断崖式”的下滑,让挣扎在煤炭和转型两难中的大同,有了与过去路径彻底分割的决心,转型之势迫切。
然而,大同随后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以及被各方看好的“煤电一体化”,却因煤炭产能的持续释放等因素而让转型前景并不明朗。
黄金十年落幕 大同酝酿转型/
在去矿区的路上,王亦彬 (化名)悻悻地说,“这几年如果再弄煤,用大同话来说就是,‘作死’。”他瞟了一眼两旁灰暗陈旧的楼房,将最后两个字重重说出。
他自幼在煤矿矿区长大,后在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大同分公司工作多年,如今每个月拿着三四百元的工资,对这些年来的煤炭行情颇为了解。
王亦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那些年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只要胆子大的都发了,稳赚不赔,可现在煤价下滑严重,还不如内蒙煤有市场。”
一直以来,大同地区的动力煤颇受市场热捧,只因其具有发热量高、硫分低、灰分低的特点,而且充分燃烧后的粉末中碱性成分含量较低。
高品质的煤,价格也高。王亦彬说,过去10年间,煤炭集运站的赚钱策略之一,是将质量差的煤拉来,与大同煤炭进行混装出售。
按照他的说法,此般 “腾挪周转”一度保证了集运站的兴隆,但是现在下游整体需求疲软,类似的方式也基本停止,当地以煤为生的商人去了内蒙古东胜等地。
煤市萧条之下,让一个新的行当得以复活——引车,这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在大同出现过的行当,现如今由于需求的“饥渴”再度出现。
王亦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你给煤矿引荐去一个车,煤矿就可以返给你50元,现在内蒙东胜地区也有类似情况,主要是因为煤炭销售太难。”
煤电格局的逆转,似乎发生在一夜间。在煤炭产能持续释放,需求委顿的情势下,昔日的“电找煤”变身为当下的“煤找电”,需求方占据了主导位置。
对此,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利波去年底就撰文指出,当前煤炭市场风云骤变,煤价出现了“断壁式”、“雪崩式”下滑,有些地方煤价狂泻200元/吨。
“煤炭是山西的绝对支柱产业,2011年,山西省煤炭产业增加值超过了GDP的1/3,超过了财政总收入的一半。煤价骤然下跌,对山西影响巨大。”王利波分析认为,按10亿吨产量计算,煤价下跌100元,就是1000亿元的收益,相当于山西财政总收入的近一半,继而相当于每个山西人蒸发了3000元。
跟山西绝大多数城市一样,挣扎在挖煤与转型两难中的大同,在煤炭黄金十年结束的当口,决意与“一煤独大”的现状进行分割。
王利波说,未来十年的山西,既不会是“下一个黄金十年”,也不会是步履维艰的十年,而是一个深度调整的十年。
2009年,时任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说,大同以“煤都”闻名,但挖资源、买资源的“悖论”已经显现。特别是近年来,煤炭产量逐年下降。
真正让转型情势迫切的因素在于资源的枯竭之势,早在2006年,大同市统计局官员就指出,“优质侏罗纪煤炭精查储量仅20多亿吨,其开采期最多只有10年。”
同时,大同全市75%左右的财政收入来自于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税收,这种“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造成经济发展极不稳定。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作为中国产煤大省,山西煤炭产量占据着全国的1/4;而作为中国第一产煤大市,大同煤炭产量也同样占山西省的1/4。
有鉴于此,意欲率先建成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的大同,耿彦波复建古城,打文化牌,虽招致蜚短流长,但还是执意推进。
与同样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焦作一样,有着云冈石窟、华严寺等多处名胜景点的大同,谋划将转型着眼于旅游业。
但转型谈何容易?“煤价高时顾不上转型,煤价跌时又顾不得转型。”王利波说。
资源整合之后 产量不减反增/
无疑,在煤市持续萧条的倒逼下,转型已成了“煤都”的不二选择。但以整合之举推进的转型,却因产能的持续释放而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
去年3月,山西省国资委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都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山西同煤、阳煤、潞安、焦煤、晋煤五大国有煤企“跨进了销售收入千亿元俱乐部”,资产和营收均超过千亿元。
作为山西煤企的大佬,同煤集团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受益匪浅。据煤炭专家李朝林估计,整合后,大同地区80%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到了同煤集团名下。
相关公开数据显示,在兼并重组整合中,同煤集团将山西省内大同、朔州、忻州、临汾、运城等地78座煤矿整合成30座。
其中,开采时间较早的煤峪口矿被老同煤人习惯性地称为 “一矿”,即使外界寒冬依旧,这里的生产却未曾停滞。
“载重61吨的车皮,25节一列,每天发送约在5列左右。”5月7日下午,在装运间歇,煤峪口矿运销科员工武女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竖立在煤峪口矿区门口的采矿权标识牌显示,该矿的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所覆盖矿区面积为15.1545平方千米,而这仅是同煤矿区的一小部分。
整合前,同煤集团的井田面积为156平方千米,整合后增加为213平方千米,资源储量由14.19亿吨增加为21.69亿吨,产能由1751万吨/年提升到2340万吨/年。
而就山西全省而言,煤炭资源大整合后,山西省进入重组整合煤矿大规模建设改造阶段。2012年,全省共建成矿井124座,建设规模超过1.4亿吨。
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看来,整合本应是淘汰上游产能,现在只是把过剩的、落后的产能用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煤集团一名中层人士表示,整合以后的小煤矿安全系数提高了,这也是效益,“全部都是现代化的设备,产量又上去了”。
以同煤集团为例,其经济发展“逆市”而上,2012年,煤炭产量完成1.3266亿吨。如今在同煤大厦二层的大屏幕上,“煤炭一亿五”的口号已被当作今年的生产目标。
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在相关访谈中称:“‘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建设了11座千万吨矿井、5座500万吨矿井、12座300万吨矿井,确保‘十二五’末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
“相比于之前的小煤窑,在资源整合后,大煤企的产量反而更高。”任浩宁表示,供求关系的失衡,加剧了煤炭市场的低迷,煤炭行业的大势将去。
事实上,产量的提高,并没有真正提高煤炭企业的效益。在A股上市的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报也显示,去年业绩下滑的煤企占了八成。
大同煤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2.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63万元,同比下降91.17%。
一位接近同煤集团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销售及煤价走低等因素,同煤职工当前的工资发放,甚至需要靠银行贷款。
煤电一体尝试 难解长期矛盾/
2011年,煤价高涨,山西省中南部13家火电厂曾联名上书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称煤炭价格过高,没钱买煤。煤炭可以根据市场波动抬高价格,而电价却只能被调控。“市场煤、计划电”的说法,反映了煤电企业之间长期以来的恩怨与矛盾。
惨淡行情并未阻止山西煤企收购电厂的步伐。自去年以来,山西“煤吃电”的“大戏”接连上演。
去年12月31日,证监会正式核准漳泽电力向同煤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资金配套方案。事实上,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于2011年即已展开。
2011年10月,同煤集团宣布,将斥资6.23亿元收购漳泽电力31.99%股权。同煤集团由此将取代中电投集团,成为漳泽电力新的实际控制人。
这种联姻,包括煤电企业的重组及一体化经营,对于煤电大省的山西来说,将成为从输煤大省向电煤一体化转型的战略决策。
而自2011年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之后,煤电一体化由点及面在多个省份拉开序幕。
2012年7月,山西乃至全国最大炼焦煤生产企业——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放出消息,拟竞购中国华电集团山西兴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1.85%股权和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贵州、湖南等10多个省份纷纷实施相应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涉及到的煤电企业有20多家。
“煤企收购电厂是未来的趋势,尤其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类似的收购肯定会越来越多。”山西一煤企人士告诉记者。
这些收购和重组,被认为是山西蓄力实现从输煤大省向电煤一体化大省的转变。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在内的多个大型能源央企集结山西,根据五大电力集团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的能源领域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这五大电力巨头将投资5000亿元参与这场煤电联姻的大戏。
2012年年初,原山西煤销集团董事长刘建中任职山西国际电力集团董事长,此举被山西省委组织部称作是在“煤电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的决定。
任浩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期以来,煤价在火电企业的成本中占有绝对比重,“一般这个比例在70%”。
对于煤企牵头的煤电一体化,曾有发电集团人士表示,自上而下推动的煤电一体化兼并重组,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长期存在的煤电矛盾。
在李朝林看来,对于煤企而言,煤电一体化确实能解其短期内产能、产量过剩之急,但背后过多的政府身影,却有悖于市场规律。
任浩宁认为,煤电一体化只是用煤炭行业的利润来弥补火电行业的亏损,并未涉及电价改革问题,也未涉及电力的市场化问题。没有彻底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我国的煤电矛盾和电力紧张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