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矿产资源式微河钢集团内忧加码
每经记者 江下善 尹力方(化名)发自河北、北京
这一次,河北钢铁或许处在了其发展的“十字路口”。这家体量庞大的钢铁公司,置身于钢铁行业的冷冬之中,过去的一年似乎没有寻得如意的“御寒之策”。与此同时,其第一大利润来源——全资子公司河钢矿业公司旗下铁矿,未能避免资源日渐式微的趋势,后续发展存忧。
述及今年形势,河钢矿业公司坦言,“几乎所有生产矿山都面临露天转地下的压力,老矿山增投不增产、高效矿山减产减效和供矿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的庙沟铁矿为例,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开采之后,露天矿体开采已近尾声,需要建设地下矿体开采系统,进行深部矿石开采。
当下境况,一方面是矿产储量不可无限开采的客观实际使然;另一方面是以斯利矿业这种“寄生”国有铁矿之中谋“私利”导致资源枯竭加码的遽然。
放眼河钢矿业公司所辖其余铁矿,如司家营铁矿、棒磨山铁矿、石人沟铁矿,也面临矿产资源吃紧。若不持续深度调整,为河北钢铁集团“扛大梁”的重任恐难以完成。
同时,由于资源所囿带来的成本投入也在不断高企,河钢矿业公司指出,譬如司家营矿区岩土运费大幅升高等,初步测算全年成本升高3.2亿元。公司项目建设处在大投入、大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大型地下矿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使公司项目建设难度进一步加大。”
同时指出,“在目前矿价形势下,(河钢矿业)公司部分单位只处于微利甚至亏损,从长远发展看,要与外矿低成本竞争,我们还任重道远。”
这一切,更多是因为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渐次丧失,眼下的河北钢铁,也开始了着眼全球市场的战略部署,以“走出去”寻找低成本资源。
显然这是情势所迫,早在7年前,河钢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在接受《财经界》杂志专访时就指出,“钢铁工业做大做强要靠充足的原料资源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