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报揣政策 循20年前逻辑
4月1日,港澳台居民开立A股账户将放开。由于市场的差异,新入市的港澳台投资者,不可避免地会有一段适应期。但对于一些早早进入A股市场的港澳台投资者,已试图将20年前台股、港股的投资逻辑复制于今天的A股市场。
港散读报炒股
过去一个月,不断有朋友向香港人梁先生打听A股开户事宜,过去多年他一直在东莞经营纺织生意。梁先生算是A股的老股民,过往六年他一直在用其内地亲戚的“A股账户”操作,资金量保持在100万元左右。
不过,由于市场差异,像梁先生这样在香港股市磨炼十几年的老股民还是一度在A股市场损失惨重。2007年下半年,梁先生买入中国石油(行情 股吧 买卖点),“也没多想,因为港股这么多年,表现最好最稳健的都是大盘蓝筹股。”这笔买卖让梁先生亏损近80万元。他非常困扰,“如果炒港股看公司业绩,留心隔夜美国市场变动,那么投资A股看什么?”梁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以往多年自己习惯在港股市场买入大盘蓝筹股并持有,即使大市不好,但依赖于公司分红,他的收益率依然过得去。
喜玩差价的A股与重视分红回报的港股有着本质区别。对于港人炒A股,香港经济通董事石镜泉建言,要多关注《人民日报》的股评,并把近日的一则股评视为“范本”:它完全印证了其后的市场走势。
事实上,石镜泉的建言正是梁先生近六年A股之旅的践行。忍痛斩仓中国石油(行情 专区)后,梁先生开始订阅《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一类的报纸。“主要是关心一下重大的政策动向。买股票要跟随国家政策,比如报纸本周四刊发的银行(行情 专区)报道,不仅A股银行股大跌,还拖累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跟跌。”
有同样想法的香港投资者大有人在。香港一家中资券商营销总监表示,客户非常重视“中国”字头的财经媒体,认为其中的信息对H股投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放消息引博傻资金
不过,上述做法只是让梁先生对A股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而真正让他赚到钱的是在2009年认识一位香港资金大户之后。
这位大户是梁先生生意往来的朋友,2008年以前,和梁先生一样经营纺织生意。但2008年以后,纺织生意越来越难做,大户朋友开始把资金从实业抽离,时常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也活跃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为类似PE的股权买家。该大户一度左右过数家上市公司的分红方案。
由于资金不算十分雄厚,这位大户朋友要拉一些像梁先生这种资金量尚可的港人“抱团作战”。2008年以后,“无事可做的港资多了起来,很多人愿意听这位‘实力派’朋友的消息,跟着做些A股股票。”梁先生说。
与港股相比,A股博傻资金多。“比如前段时间炒前海概念,A股的沙河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同前海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前海一有事,其股价就要活跃一下。而港股中有几只股票,虽然有实质性利好,但由于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股价表现相对一般。”正是这个缘故,梁先生的小圈子经常释放一些听起来很美的高送转方案,借以拉升股价。
而上述手法在港股缺乏市场。知名操盘手李扬指出,港股难有庄家概念,因为券商可以发行窝轮、牛熊证等多种衍生品可以做空股价。此外,如果大股东认为股价合理,随时可以配售、增发。理论上讲,港股的供给是无限量的,所谓的庄家很难操纵股价。
复制20年前逻辑
去年底以来,随着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不断增加,A股的投资逻辑开始与香港等成熟市场接轨。
知名台湾投资人胡立阳认为,现在A股的情况与台湾股市20年前的情况类似。台湾股市经过全面放开QFII,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其QFII制度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那时的台湾资本市场与目前的大陆资本市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中小投资者比重过高、投机盛行、市场波动剧烈等。此后股票市盈率和国际逐渐接轨,其中平均市盈率从1991年的两倍于纽约市场,下降到2001年时与纽约市场持平,换手率也在1991年实施QFII制度后迅速降低。
台湾地区在1991年到2000年完成经济的第三次转型,从台湾经济转型期出台的措施来看,与2010年以来大陆公布的政策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发展新兴产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民间投资以及推进节能环保等方面,大陆正在走类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之路。胡立阳指出,当时在台湾的QFII最看好新兴产业信息电子产业。此后的事实证明,穿越周期的牛股正是诞生于这类行业。
景林资产合伙人卓利伟分析,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与国际主流投资逻辑一直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很多缺乏长期竞争力的中小市值股票有较大幅度高估,而优质的大盘蓝筹股估值低于国际成熟市场。
新的资金有望改变市场结构,深圳尊道投资董事长谢柳毅指出,QFII选择投资标的有三个标准:流动性好、具备价值、较低的市盈率。海外资金进场会促进A股投资逻辑发生变化,促使主力机构朝着价值投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梁先生已体会到,“或许今后可以复制港股的投资逻辑,比如买分红多的股票。”这正是QFII惯常的投资思路——买入并持有,坐享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