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主权基金对中国的投资策略是,总体上看好中国,但不排除阶段性做空,大方向上看好中国,未必一直看好房地产和银行业。
每经编辑 赵庆
春节以后,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与全球股市截然相反的走势--在全球股市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却出现了连续几天急速调整甚至暴跌的走势。在这个背景下,证监会表示:4月起将容许港澳台同胞直接购买大陆A股,同时展开新一轮QFII大扩容,用意明显鼓励做多。而更多的迹象显示,国外不少主权基金、私摹基金纷纷表示格外看好中国股市,认为未来十年每年上涨15%可以期待,其中挪威拥有7120亿美元石油基金的首席执行官斯林斯塔在3月初公开说,该基金今年将大幅增仓中国股票,他还证实,已经再度申请提高投资中国A股的QFII额度。同时,在今年初大幅增仓中国A股的还有一些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主权基金。
观点相反,多空相向,这是为什么?
从外国主权基金近几年的动向看,它们往往总能提前一步踩准中国经济的节奏,除了判断准确以外,操作节奏也把握的很好,它们往往在中国经济开始宏观调控之前已经主动减仓,而在中国经济调整的末端,尤其是在经济政策开始转向偏暖之前则已经提前进场布局,因此很多人惊叹:为什么抄底中国的往往是国外基金?一个与成熟市场完全相反的现象是:在中国股市赚大钱的往往不是中国人,更不是中国机构,中国股市行情的发动者往往是一些神秘的国际金融巨鳄,它们不仅能够在股市的低迷时期提前开始建仓,而且能够踩准节奏,买对股票,一次次在中国股市赚大钱。比如在中国股市跌破2000点后,当绝大多数中国股民和几乎所有的大机构都很紧张,不仅看空,而且慌忙割肉斩仓时,外国主权基金却不断地申请增加QFII额度,而且一直在悄悄地买入在中国股市最不被人待见的大盘股,尤其是金融股,房地产股。结果到2012年四季度,由它们主导发动了一波大行情,金融股上涨超过40%。总结国外主权基金过去买卖中国股票的轨迹,我们不能不佩服它们把握中国经济脉搏和抓热点的能力。
其实,看好中国经济的肯定不止是这些国外主权基金或对冲基金,但看好未必等于敢做,更不意味着能够买对股票。很多中国投资者都是看好中国经济的,但它们的看好往往是虚妄的,真的要真枪真刀的实干,让它们买房子、买股票,很多人就退缩了。如果从战略和战术策略上做比较,拿中国机构投资者与国外主权基金尤其是私摹基金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
据了解,国外主权基金对中国经济的看好不仅是长周期的、战略的,而且是有深入分析和细节把握的,绝不是跟风炒作,因此它们更大胆、更准确。同时,它们看好中国,未必挂在嘴边,相反,几乎所有看空中国的声音都发自国外主权基金--相反,中国的机构从来不会讲看空中国,哪怕是阶段性的看空也不敢说,但最被老外看空中国言论迷惑的倒往往是中国的大机构,殊不知,国外主权基金往往利用看空中国做烟雾弹,吓唬中国投资者,掩护它们逢低建仓中国。
比如在中国经济出现最严厉调控的2011-2012年,看空中国的言论最嚣张,中国股市下跌最猛烈,但国外主权基金却一直在悄悄地布局中国的银行股。仔细地分析一下近几年外国主权基金的投资行为就会明白:在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包括众多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都有外国主权基金的身影,占股比例逐渐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在2012年末到2013年初,中国股市会突然间爆发以银行股为龙头的大型反弹行情的本质原因。
比如分析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至少有7家外国主权基金作为其基石投资者,其H股IPO的国际配售部分基本被国外主权基金认购。这些机构投资者包括中东主权基金卡塔尔投资局的28亿和科威特投资局的8亿美元,同时淡马锡控股、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等主权基金对农行IPO都有认购。相比国外主权基金包括对冲基金,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却很谨慎,中小投资者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就难怪,为什么2012年末到2013年初,中国股市突然间爆发了几百点的大行情,银行股基本上都上涨超过30%,但很多中国股民却说没有挣到钱--不是没要买,就是没有买对,谁敢相信,超级大盘的银行股会率先反弹,领涨大盘,而且能狂跑一大截。
春节之后,就在很多中国机构开始看好中国股市的时候,就在市场疯传QFII大扩容,国外主权基金大举涌入中国的时候,中国股市却突然间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这一次,很多机构又看错!是不是国外主权基金又在借利好掩护撤退,借建仓中国的传言又一次做空中国呢?
我认为,肯定不是。我在上面讲了,国外主权基金往往能够提前一步布局中国经济大趋势,同时找准中国A股,它们从长周期或曰大趋势上肯定看好中国经济,但对中国经济出现调整,出现短暂回落,尤其是板块轮动节奏也是把握很准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即可能出现超高速发展,也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大调整,大起大落是难免的,尤其是在单靠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的特殊时期。房地产大热是中国经济的特色,房地产政策的不确定性,调整的随意性和突然性,也是中国的特色,所以,做空中国的往往是中国自己。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才能在中国赚大钱。
国外主权基金对中国的投资策略是,总体上看好中国,但不排除阶段性做空,大方向上看好中国,未必一直看好房地产和银行业。它们善于利用著名经济学家的嘴大肆炒作中国经济,一会热捧,一会又高调宣传做空,在大起大落间游刃有余,在板块轮动中高抛低吸,赚大钱。比如在2011-2012年,它们通过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很多是恐怖经济学家)宣称中国经济已经充满了危险的泡沫,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肯定不能持续,需要大调整,主动的调整,甚至说中国经济已经面临崩溃,谁再买中国资产谁就是冤大头,等等。它们的言论搞得中国投资者晕头转向甚至胆战心惊,不得不割肉,它们却在做空中国声音很强大的时候偷偷地建仓中国,捡了一大堆便宜货。说白了,它们建仓中国是长周期的,是战略性的,做空中国则是短线,是噱头,是战术,是板块转移的挡箭牌。
高调宣传做空中国不仅能够迷乱中国投资者,甚至可以迷乱中国决策者,让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具有不确定性,让中国投资者更加看不准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做空中国不如说是搞乱中国(市场),目的是以更低成本建仓中国。
其实,国外主权基金往往比中国机构投资者更加看好中国,它们决定长周期地做多中国不仅是看准了中国经济有强大的基本面支持,而且它们对中国经济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很深刻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即看好,也看准,看的更清楚--包括中国经济的软肋在哪,未来的优势在哪。
它们认识到,中国经济内生的动力源是劳动生产率的上升空间仍然很大,是中国人具有超凡的创造性和模仿能力,同时,由于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还处于低估状态,人民币汇率具有长周期的上升空间,股市岂能不涨。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很强烈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力过于单一。过去的三十几年,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是所谓的三驾马车,其实就是靠出口和基本建设,尤其是近十几年的房地产,几乎成为推动经济的唯一。这样的经济体,既具有爆发力,也具有杀伤力。有的人会看重它的爆发力,更多的人会看到它的杀伤力。所以做空中国与做多中国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中国经济的内生潜力是源于于中外劳动力劳动力价值比较的比较优势,这个优势的作用期远远没有终结,同时中国地域广大,腾挪空间很大,一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一片蓝天。为什么外国主权基金会在2010年后逐渐地调整投资战略,逐步地撤离欧洲进入中国,就是它们看准了中国劳动力价值比较优势已经对欧洲制造业构成了直接威胁,欧债危机不仅是债务危机,而且是劳动力价值高估的危机,而这个危机与中国经济的高成长都是长周期的,是相辅相成的,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欧元区的长周期衰落正好形成长周期反差。所以它们选择要做空欧洲,做多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