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6%,城镇人口新增2103万达7.12亿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镇,城镇化会不会“房地产化”?该如何解决进城人员所面临的户籍、社保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城镇化有没有标准?最好的模式是怎样的?
郑风田:城镇化过程应少占耕地,走集约型的道路。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高质量的城镇化的核心,是改变过去“要地不要人”的旧城镇化模式,解决“人的城镇化”,实现完全的进城农民市民化。
NBD: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医疗、教育、社保等一系列问题?
郑风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户籍是关键,比如教育、就医、就业等对户籍都有要求,如果与户籍挂钩的人为的东西越来越少,放开的越来越多,最后户籍就没有了意义,这些问题也都好解决了。
“人的城镇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社保医保的投入。今后的征地首先应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的社保体系,就业、住房等生活保障也应得到落实,政府要帮助他们变成能够正常生活的市民。
NBD:这轮城镇化进程除了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小城镇上建农村社区。这样的方式你认同吗?
郑风田:现在农村的城镇化让农民住进社区,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农民买房要花大量的钱,在社区的各种生活成本也较高,这又要花钱。这样的城镇化率虽然提高,但是还有农民回家种地,这不叫城镇化。
NBD:城镇化,您最关注什么?
郑风田:首先不是吸引农民进城,而是让城里的农民工落地,不解决户口社保等问题他们不算是城市人口,城镇化要实现这些人的真正城镇化。其次要发展中小城镇,还要解决城镇化最核心的就业问题,发展工业改善就业环境。如果没有工作,农民进城赚不到钱无法在城市立足,这也不叫城镇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