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陕西“引汉济渭”土地预审也未获批项目方接受处罚并停工整改

    2013-01-09 01:22

    每经记者 张静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静 发自西安    

    每经记者 张静 发自西安

    号称陕西省“南水北调”的“引汉济渭”工程,在完成20多亿元前期投资的情况下,因“未批先建”被国家环保部叫停。1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就此做了报道。

    对此,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引汉济渭”办)表示,“接受处理意见,但实施开工的是前期勘探试验项目,是大型地下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必要工作。”该办一位负责前期工作的人士屈江(化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上述项目除环评报告未通过外,土地预审报告亦未获批,水资源论证报告虽已通过审查,但尚未拿到批复文件,这些文件直接关系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可行报告)能否获批。

    对于项目手续迄今未能完全获取的原因,屈江称,“因为这个项目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相互制约大。”

    在建工程为前期勘探试验项目

    在昨日(1月8日)的采访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引汉济渭”办综合处提供的资料看到:“引汉济渭”办按照环保部《行政处罚决定书》(环法[2013]1号)的要求,对尚未履行环评手续的勘探试验项目进行停工整改,接受处罚,并配合好环保部的执法督察工作。

    据屈江介绍,“引汉济渭”办于2012年6月21日向环保部提交了环评报告,环保部环评中心在7月开始对报告进行评估。考虑到该环评报告当时尚未通过水利部预审等因素,“引汉济渭”办随后又申请延期评估,以完善环评报告。但最终,该环评报告因“未取得主管部门许可文件”等原因被环保部退回。

    事实上,早在去年4、5月间,环保部对“西成铁路”沿线进行实地考察时,就已发现“引汉济渭”工程有动工迹象,之后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介入调查,并于2012年9月7日形成《关于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环境违法问题的调查报告》(环西北发〔2012〕73号),并最终成为此次处罚之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引汉济渭”办表示接受环保部的处理意见,但在其提供的文字资料及屈江的表述中,均对环保部认定的“未批先建”进行了规避,只是称在建工程为前期勘探试验项目,是大型地下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必要工作。

    屈江介绍,被环保部认为属于“未批先建”的工程主要包括5个勘探试验洞工程和部分道路工程。记者在“引汉济渭”办走廊的宣传板上看到了前述工程图片,分别为建设中的秦岭1号、2号、3号、6号勘探试验洞及已建成的三河口勘探试验洞;道路工程为已完工的岭北道路、岭南道路及正在建设中的大黄公路;此外,还有一处岭南供电工程已完工。

    屈江解释道,“环评和工程方案是可以同步推进,但环评相对滞后,因为只有通过进行勘探试验工程取得数据,才能做出可靠的工程技术布置方案,进而从环境角度做出相应的影响评价。”而“引汉济渭”办于2012年10月22日对环保部的拟处罚决定进行陈述申辩时,也表达了上述观点,但环保部认为这些理由不影响对“引汉济渭”办违法事实的认定和处理。

    “主体工程争取今年开工”

    事实上,“引汉济渭”工程目前不仅仅是环评报告未获批。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陕西省就开始谋划自己的 “南水北调”。2004年,“引汉济渭”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开始着手考察并编制相关文件。2011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关于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标志着“引汉济渭”在国家正式立项。22日,陕西省发改委、水利厅在西安联合召开“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报告省内初审会议。屈江介绍,目前可行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意见已报至国家发改委,但待批。

    “可行报告通过的前提是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环评报告、土地预审报告等十四个专项报告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屈江说,“导致可行报告未能获批的原因就是环评报告、土地预审报告尚未获批。而水资源论证虽已通过审查,但批复文件尚未拿到。”据其介绍,“引汉济渭”工程土地预审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按照国土资源部意见,“引汉济渭”办已编制了补证材料,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正在审核。

    而十四个专项报告中的水资源论证报告,则须长江水利委审批,“审查已经通过了,现在就是批复文件还没拿到,我们正在协调中。”屈江说,“因为这个项目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相互制约大,所以项目前期推进难度比较大。”

    对于项目遭遇环保部叫停一事,屈江表示,“因为是勘探试验阶段,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对项目整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有积极作用。原计划2012年正式开工的主体工程,现在只能争取在今年开工了。”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天然鸿沟

    下一篇

    九龙仓杭州豪宅项目遭处罚牵出疑团:土地动工期限“被许”近3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