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理财市场爆发 各类金融机构 “抢食”几十万亿蛋糕

    每经网 2013-01-06 15:13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近年来,股市和楼市这两大传统个人投资市场的投资作用明显减弱,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银行在理财业务上受益颇丰也促发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纷纷参与“抢食”数十万亿的理财产品市场大蛋糕。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合普益财富发布的《2012年理财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1月20日,银行理财市场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共计26739款。12月20日,社科院也发布报告称,2012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发售23858款产品,远超2011年发行量总和,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的发售量将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

    资管领域竞争白热化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可以选择的投资产品比较丰富,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品种主要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信托产品、有限合伙基金和券商资管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疯狂生长”的同时,信托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信托资产规模从2006年底的3800亿元到增长到今年10月末的6.58万亿元。在我国分业监管的制度下,信托公司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我国目前唯一能横跨实业、货币和资本三大领域,能直接投资和融资的金融机构,其业务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此外,第三方理财机构也悄然崛起。上述理财经理表示:“第三方理财机构是财富管理市场不断发展和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大众化和低起点相比,信托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的产品门槛更高,收益和风险也相对较高。”

    上述《理财报告》认为,过往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正逐步被打破,未来各类型机构之间的业务相似度将有所提高,特别是在资产管理领域,各类型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会更加白热化。与此同时,无论从具体实践还是监管层意图还可以看到,各类型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有望增强。

    例如基金公司,在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受到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其就抓住机遇推出创新型的短期理财基金,效仿银行理财产品设定一个固定的投资期限,通常为7天、14天、28天、30天、60天或90天不等,以期待在货币市场基金以外的短期理财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除基金公司而外,各大券商也根据时局做出了相应创新举措。由于股票市场表现不佳,致使过去以股票投资为主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遭受投资者的冷漠,因此各证券公司转而推出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现金管理型集合计划。

    “风险丛生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也认为:“种类繁多的投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一些产品所标榜的高预期收益率时刻抓挠着投资者的心,然而投资产品所蕴含的风险应该值得投资者审视。”今年以来,也续出现了信托的兑付风险和理财产品的巨亏事件。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财产品的问题,主要的风险是银行的管理问题,产品做大了以后,群众买的也多,出现了员工‘接私活’‘走黑单’的现象,这是银行要加强内部管理。”

    然而,很多投资者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基于对金融机构的信任,认为金融机构所发行的投资产品不应该出现风险,不但要求保障本金不发生损失,而且对“承诺”的预期收益率得保证兑付。银行由于一直以来其储蓄烙印很深,老百姓会有意识地将银行理财产品与储蓄相挂钩,因此眼下的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具备“类存款”特性。

    据方瑞分析,“类存款”理财产品通常采取“资金池”投资管理模式,将发行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大池子,整体上对大池子进行统一管理,所投资资产多种多样,利用资金与资产的期限错配赚取期限溢价,通过产品循环发行以力保大池子中资金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资金池”模式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一旦某个时点上产品新发量无法弥补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资金缺口。

    中行董事长肖钢也曾撰文称,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则认为:“中国的理财行业,不具备庞氏骗局的要件。庞氏骗局更多是空倒空,而中国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绝大部门都没有问题,并且都还是好资产。理财产品的操作也存在高杠杆,信息的透明度也有保证。和庞氏骗局是两码事,大家曲解了庞氏骗局或者曲解了肖钢董事长的话。”

    上一篇

    房贷、平台贷仍谨慎 中小企业贷款考验银行风控

    下一篇

    中国远洋大跌股民深套 若无政府救助或已带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