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12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世界最大制药公司罗氏旗下抗肿瘤药物邦罗力的国内经销权日前已经被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普”)获取,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将产品经销权交给国内企业。
据天普药业CEO李翰明介绍,已经与罗氏签订了5年的合同,之后在业绩表现、推广以及患者教育等达标后享有优先续约权。但是记者了解到,邦罗力将于明年专利到期,并且在罗氏肿瘤药中属于利润较低、盈利较少的药物。
北大纵横医药事业部总经理史立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外资企业交给国内企业做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尾产品”,一般是不影响其主营业绩和战略的产品,因此把对其不重要的产品、非战略性的产品交给国内企业来做。“自己做不起来,交给国内企业,反而能够帮助业绩提升,也不至于产品没落。”
牵手天普
此次收购完成后,天普将全面接手邦罗力在中国大陆区的经营销售权。继此前罗氏推广邦罗力未果后,天普将对其进行二次推广。
同时记者了解到,目前合同期是5年,5年之后合同期内综合指标考量,包括销售指标、患者教育、市场推广等,达标后天普有优先续约的权利。
“不单单是看业绩、销售利润,看我们整体的专业工作做得怎么样,是不是可以符合到罗氏的要求。”天普方面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天普药业市场总监吴伟贤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邦罗力市场份额可以说不到1%,收购之后五年内,将邦罗力在全国市场销售额提高至百分之十左右。“因为这个产品之前在中国有上市的,但是并没有在市场上进行推广,所以份额是非常小的,所以可以说这次等于是重新上市,是一次全新的上市了。”
史立臣向记者表示,外企分包给国内公司做产品合作已经是非常兴盛的一个状态,并且一般都会签协议,防止交给企业几年做不起来。“一般来讲,外资企业放在国内企业做的产品,基本上不会收回,这种很明显,收回去也不一定能做好。比如贷金等,外资企业是不敢做的,并且网络上可能也不成。”
产品国内外包销售?
史立臣告诉记者外资企业这种情况还挺多,有些药物可能还不错,但是自己做不出来。很可能有些药物研发出来之后,与本身自己的药物有所冲突,所以自己内部弱化销售。外资企业是不愿意公布产品销售的外包,因为有些药品一定得贷金,与高费用支撑有关系。
“还有一方面因素,市面上有一个或者几个产品,在医院这方面销售得已经很好了,想抢其他竞争对手得市场非常难,这样就有个贷金销售的问题,所以很多找国内企业来做。”他补充道。
据了解,06年罗氏制药曾经在中国进行治疗癌症骨转移药物邦罗力的上市推广准备,但最终由于战略调整而未能完成推广。同时,比起罗氏抗肿瘤药物安维汀、希罗达、特罗凯、美罗华、赫赛汀等,该产品的销售也显得非常逊色。
同时该产品将于明年专利到期,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参与进来。而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定价、国内仿制药的销售等也让其未来市场对其推广预期蒙上阴影。
对此,罗氏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天普的合作,是产品的策略,并不代表着过专利期的产品罗氏就不再进行推广,也并不是很具产品的周期与国内合作,而是根据不同产品特点需要。“出于公司战略考虑,产品上市之后在市场上推广力度变小,但是产品供应一直是保持的。”
天普方面也坦诚,天普在五年合同期的前三年都将着力于市场投入,产品在三年内或无法带来盈利。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天普与罗氏合作也存在这一定的风险,因为产品的二次推广可能比首次推广更加困难,并且其五年的合同期也给企业很大的压力。
“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企业在接手外资企业产品推广后,做得还不错,因为国内企业进行推广比外资灵活得多。” 史立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