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老郑说汇:QE4已消化 压力转向财政悬崖

    2012-12-14 00:5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郑步春    

    每经记者 郑步春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同时宣布每月收购450亿美元公债,这被投资者戏称为QE4,但实际上也可理解成QE3的加码。另外,美联储破天荒地为未来退出宽松政策设立数量化指标。因QE4事前被充分预期,所以对汇市影响基本出尽,下一关键变量是日益迫近的财政悬崖。

    QE4如期推出 美元基本止跌

    美联储9月4日所推的QE3为每月收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400亿美元,所以这次追加后的美联储每月收购资产共达850亿美元,这一年累计下来约1万亿美元。当前美联储资产差不多为2.8万亿美元,每年增1万亿并不是个小数目。

    美联储在QE1和QE2中均设额度指标,但自QE3以来,美联储并不设额度指标,仅设些退出的前提。不过在推QE3时只是说些抽象概念,如退出条件为“就业转好、通胀上升”等笼统概念。然而这一次,美联储破天荒地设立了“定量”数值。

    据美联储这次利率会议透露,在就业率方面,当失业率低于6.5%时可能退出。在通胀率方面,美联储倒是没有明说,不过也略作提示。虽然美联储通胀目标是2%,但它这次声称明后年通胀预期很难超过2.5%。这样的表述或微微暗示了美联储对通胀容忍度的上升,这在未来可能将构成美元的额外压力。

    除预期通胀难上2.5%外,美联储还略调低了2012至2015年的经济预期。这样的调低未必可信,因客观上美联储必须为滥推QE找些借口。

    美元提前三天下跌,美元指数由上周五最高的80.657跌至周三纽约尾市的79.891,周四截至北京时间18:31,美指暂涨0.10%至79.971,呈现一定的企稳迹象。

    QE理论上对美元利空,但如今几乎主要国家均在收购各类资产,所以相对激进的一方货币才会贬值。这几年市场始终围绕着这个转,当美联储做动作时,美元压力通常阶段性增加,但未必构成压倒性因素。

    就美元当前情况看,财政悬崖相对更易引发投资者紧张。

    财政悬崖成唯一看点

    在美联储会议结果明朗后,接下来影响美元的因素完全转向财政悬崖方面的博弈。目前来看,还有不到三周时间,美国两大政党作秀应已接近尾声,是时候拿出实质性方案来了。

    然而本周财政悬崖谈判方面消息不是很有利,这增加了美元压力,因两党均有议员称“在圣诞节前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日益下降”。

    虽然奥巴马已同意将增税额由先前其主张的1.6万亿美元降为1.4万亿美元,但本周美国国会的共和党人强化了反对奥巴马总统所提“对富人加税方案”的立场。

    据悉,美国两党目前在税收和支出上仍存在数千亿美元的差距,且他们对于协议是否应该包括上调举债上限和新的刺激经济方案仍存有分歧。

    上述“圣诞前达不成协议”的说法应有较大的可信度,不仅仅是因为问题本身错综复杂,还有些政治方面的考量。

    和美联储推QE时总称经济和就业不尽如人意相似,美国政府和国会在出台赤字相关政策时也爱作秀。即使一些政策容易推升赤字,但他们一般倾向于展示出极大心理障碍,似乎最后才迫不得已地增加些赤字。因为美国当局和政党不仅面临来自国内的讨伐声浪,还得应付外国政府的指责,尤其是持有大量美债政府的指责。

    避险地位弱化日元或长期走熊

    美联储周三宣布QE4后,日元大贬0.84%至83.21日元兑1美元,创出9月来新低。周四同上时间续贬至83.36日元,稍前最低探至83.67。市场做此反应是因预期日本央行下周利率会议极可能跟进美联储行动,也去追加量化宽松额度。

    政局不安及未来新政府的宽松倾向额外压制了日元。本周日,日本大选将展开,预计主张极度宽松的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将重执政权。

    对量化宽松加码及新首相人选的预期为日元本周大贬直接刺激因素,事实上,日元已贬了数月,其根本性的弱势原因是日本经济基本面及日元地位均今不如昔。

    日元向来为避险币种,但如今其避险地位日益被投资者怀疑,一方面因其一而再地追加宽松政策,使得其债务问题日益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是日本经济没太多起色,作为传统支柱的出口形势越发窘迫。此外,如今多国利率均趋向零,所以日元作为套利币种的独特性实则早已消失殆尽。

    过度的宽松且货币没有太高国际地位使日本债务很难完全消化,出口趋差使其贸易出现趋势性逆差,导致货币内在价值下滑。日本的出口优势下滑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电子行业日益被韩国赶超,在机械和装备等领域日益被中国赶超。

    预计日元上述不利面很难在短期内改观,特别是避险地位方面。操作上,考虑到日元多年来超涨明显,故宜布长线空单。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香港拟收紧IPO规则 保荐人做假将负刑责

    下一篇

    “中集B”今谢幕 逾九成股东“披挂转战”H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