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外资保险近半数进入盈利期 集体走出“水土不服”

    上海证券报 2012-12-11 10:56

    越来越多的外资深谙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法则,由自立门户转向“傍大款”的战略转型正在悄然构建。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大门向外资全面敞开。纷至沓来的保险巨头们无不做着同一个美梦:全球保险市场最后一块大蛋糕,逾十亿的保险人口……

    八年岁月,外资保险斩获颇丰。保监会近日在全国外资保险内部座谈会上透露,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近半数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盈利期,外资保险逐步走出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困境。

    其实,相比账面数据,“中国经验”的积累更加难能可贵。越来越多的外资深谙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法则,由自立门户转向“傍大款”的战略转型正在悄然构建。

    扭亏为盈趋势明显

    在汇丰等一批外资撤出的同时,中国保险市场仍不乏坚守者和新进入者。目前,外资保险涉足中国市场的形式多样,设立合资法人公司、独资法人公司、参股中资保险公司、通过QFII等安排参与资本市场等。

    来自权威渠道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55家外资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家数较入世前增长了120%;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90.42亿元,是入世前的12倍;总资产3275亿元,是入世前的36.5倍;除投资设立外,外资还以参股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引进外方投资近千亿元。

    一位与会外资保险高管亦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外资保险公司共完成增资17.5亿元。另有多家公司近期增资意愿明显。而一批在华尚未设立营业机构的外国保险公司,仍对市场准入抱以积极态度。

    而在历经多年摸索后,外资保险扭亏为盈趋势明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四十多家外资产、寿险公司中,已有20家进入盈利期;已开业的外资保险公司中,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150%。

    数据的不断向好,是外资保险逐渐走出“水土不服”的重要信号。但深谙中国市场竞争法则的外资保险深知,若想在华持续盈利,逐渐淡去外资色彩、融入本地市场,才是获取市场份额的不二法门。

    释放本土化战略信号

    于是,“本土化”战略转型的信号不断在释放。

    在近日中国人保H股IPO进程中,美国国际集团、日本东京海上两家外资同行相继大手笔捧场;而在此前中国太保登陆港股时,德国安联亦以重要战投身份露脸。对于这几家经验老到的外资保险而言,参股动机绝非财务投资这般单纯。

    据本报此前独家获悉,德国安联与中国太保正计划合资设立一家健康险公司,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而美国国际集团、日本东京海上也有意与中国人保合资设立相关公司,共同拓展中国保险市场。

    “这是典型的‘傍大款’。”在业内人士看来,外商投资中国保险市场的战略已悄然改变,即不再执着于自立门户,而是选择参股与自设两条腿走路。“参股”除给外资带来一定的财务收益外,还可借助中资的渠道和客户资源,联手开挖中国保险市场这座“深层矿”。中资的优势恰恰是外资的“短板”。

    某外资产险公司高管一语中的,本土化已非简单地体现在“本地员工有多少”上,而是外资的中国战略是否真正贴近本土市场。“肯德基在国外PK不过麦当劳,但到了中国为何能反败为胜。因为它卖油条、烧饼,卖中国人平时常吃爱吃的食物。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本地化。”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责任险、货运险等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后,外资保险已强烈表露出:进军中国传统保险市场的“野心”,与中资同行正面交锋将不可避免。

    这主要表现在:外资寿险希望能够加快推动养老和健康保险发展,参与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已获准经营交强险的外资产险,则开始专攻车险、家财险等个人财产险市场,同时也在向监管争取对责任险等相关险种的政策支持力度。

    对于外资保险的上述诉求,保监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其中有些可能涉及税收政策、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保险业准入政策调整等多个层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分析研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时机成熟时予以考虑。”

    上一篇

    渣打银行同意支付3.27亿美元了结美洗钱指控

    下一篇

    国产土豆陷转基因质疑 农业部连发两文回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