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商银行案中案源于内部高管利用银行客户参与高利贷,如果不是资金链断裂,这条银行外资金链照常循环。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群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群 发自北京
原本7月就到期,但法院至今仍未判决,被告人已超期羁押。这是临沂市罗庄区检察院正在审查起诉的梁秀芬、刘树伟伪造金融票证、高利转贷一案犯罪嫌疑人梁秀芬的最新状态。而作为本案的相关方,临商银行也在等待法院的判决。临沂市罗庄区法院表示,目前尚未有开庭信息。
“案子长期无法下判,可能基于当地的一种考虑,如果判梁秀芬无罪,则法院还要继续审理梁秀芬起诉银行的民事诉讼,而且一旦法院判决临商银行承担付款责任,则其他受害者会效仿梁秀芬起诉银行。如此一来,临商银行就会面临巨大损失。”北京中关律师事务所首席刑事辩护律师朱明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临商银行案中案源于其内部高管利用工作职位,利用银行客户参与高利贷,如果不是高利贷资金链断裂,这条银行外资金链或将照常循环。
银行外资金链条
“我们分理处的人都知道刘树伟办理承兑汇票的事,但都是他一人操作,他具体怎么做我不清楚。”现在临商银行押运队工作,此前在临沂市商业银行罗庄支行罗西分理处的刘洪江在接受临沂公安局经侦支队询问时说道。
刘树伟,原临商银行罗西支行行长,2010年10月16日因诈骗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目前,因涉嫌伪造金融票证罪、高利转贷罪已被押回重审。
刘洪江指出,有些企业办理承兑汇票和贷款,有时办理承兑汇票时资金不足,便给了刘树伟倒腾的空间。刘树伟利用任银行主任的便利,给企业办理承兑汇票时用自己或别人的钱放高利贷帮企业交保证金,高利贷的利息每百万每天最低2000元。2007年,最高时甚至达5000元到6000元。汇票开出后刘树伟将票贴现归还保证金,承兑的差额款由企业使用,企业将保证金的高息及承兑汇票的贴息给刘树伟。汇票不让企业拿走,这样企业就能一直使用承兑汇票的差额款。
“办理承兑汇票有时钱不够,我就借刘树伟的钱,或者刘树伟帮我借别人的钱,我付给他利息。”某化学品厂的实际控制人称,办理承兑汇票都由刘一手操作,只要将公司财务章及法人章送过去就行。
公安机关侦查的结果印证了上述企业家的说法,公安机关在刘树伟办公处发现了15枚企业财务章和行政章,还有31份商业银行卡本通折。
由于企业办理承兑汇票时资金缺口较大,刘树伟便瞄准了银行大客户,即从银行大客户手中借高利贷。据法院证实,共有数十人与刘树伟存在巨额债权、债务事实。
而作为临商银行大客户的梁秀芬起诉临商银行及刘树伟,正是由于梁秀芬持有一张金额为658万元的临商银行现金交款单,而银行称该交款单系伪造,没有真实存款关系。
据梁秀芬称,她还有一份金额为2000万元的临商银行现金交款单,而两份现金交款单都由刘树伟经手签字。
临商银行案中案
2011年2月11日,梁秀芬起诉该行及该行原支行刘树伟,索取存款本金及利息;2011年3月16日,临商银行董事长王傢玉向公安机关控告梁秀芬、刘树伟有合伙伪造或变造银行结算凭证以实施诈骗的重大嫌疑。
2011年3月24日,临商银行法律事务部主任陈洪义向临沂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报案称,梁秀芬依据刘树伟伪造的的一张金额658万元的交款单,将临商银行及刘树伟告到了法院。经查,梁秀芬在临商银行只开有一个账户,且该账户自始至终没有发生业务,只是开户时存入了一元钱,且梁秀芬提供的现金交款单与临商银行标准的现金交款单存在很多差异。
2011年6月15日,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银雀山审判庭公开审理梁秀芬与刘树伟、临商银行储蓄合同纠纷案。
梁秀芬指出,临商银行前支行行长刘树伟多次向其揽储。2007年10月25日,刘树伟向她出具了数额为658万元的临商银行现金交款单一张,上面有刘树伟的签字,并盖有临商银行现金公章。
临商银行认为梁秀芬持有的现金交款单应为对公凭证专用,不适用个人性质的存款业务,对于该现金交款单载明的账户,除只有1元存款业务外,无任何其他记录及账户余额产生。且刘树伟已于2007年10月19日潜逃,很难经办10月25日的存款。
法庭尚未宣判,梁秀芬便于2011年7月11日,因涉嫌金融凭证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并于当年8月18日因涉嫌伪造金融票证、高利转贷罪被逮捕。
陷入争议
临沂市罗庄区检察院的起诉书指出,2003年前后,梁秀芬通过原临沂市商业银行罗西支行行长刘树伟,向他人发放高利贷。2007年8月下旬,因高利贷无法收回,刘树伟亦无力偿还,梁秀芬在咨询临商银行员工夏广才后,到临沂市商业银行罗西支行开具储蓄一本通,并于2007年9月中旬,指使刘树伟伪造两张没有真实存款关系的临沂市商业银行现金交款单,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658万元。2011年2月11日,梁秀芬持金额为658万元的现金交款单向兰山区人民法院银雀山法庭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临商银行及刘树伟支付300万元现金,企图通过法院判决骗取临商银行巨额财产。
2005年3月24日,临沂市罗庄区双发化工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梁秀芬)以购原料为名,向临沂市商业银行罗西支行贷款180万元。2005年3月28日,梁秀芬将这180万元连同公司账户内原有的20万元,共计200万元通过刘树伟高利转贷给某化学品厂,利息为每百万2000元/天。在收回高利贷本息后,该笔贷款又多次借给其他企业使用,共计获利达50余万元。
实际上,梁秀芬除了在临商银行开有个人账户,其经营的三家企业都在临商银行开有账户。其控制的三家公司账户经常有巨额资金进入或转出,是临商银行的重要客户。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认为,梁秀芬持有的银行交款单并非伪造,也非指使他人伪造,而是在时为银行负责人的刘树伟收取梁秀芬钱款的情况下向其出具,单据上的印章及签名均为真实,梁秀芬交给刘树伟的钱款也是真实数额。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当事人真实签章的效力。本条所称的伪造是指无权限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他人名义签章的行为。签章的变造属于伪造。本条所称的变造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改变的行为”。周泽认为,梁秀芬根本不存在伪造金融票证的违法行为,更不可能构成犯罪。
朱明勇指出,从代理的法律关系看,不要说行长刘树伟是为了吸收存款,即便行长专门为了骗取梁秀芬的钱财,作为银行行长因使用了盖有银行印章的票证,也必须由银行承担对相对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他进一步指出,即便梁秀芬明知刘树伟是个人借款,她要求刘树伟以银行的名义盖章出具票据,以保障到期刘树伟不能还款时由银行承担还款责任,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一种保证担保。而刘树伟也的确以银行行长和银行的名义盖了相应的印章。因此,银行仍逃避不了相应的民事责任。
梁秀芬在将自己的钱款交给了银行负责人刘树伟的情况下,有权要求其出具交款凭证。至于刘树伟收取梁秀芬的钱款后,未存入其账户,而是利用职务便利,操作汇票承兑业务和帮助他人偿还到期银行贷款,从中获利,以及刘树伟向梁秀芬出具交款凭证的行为不符合银行规定的问题,应属于银行内部管理问题,与梁秀芬无关。
对于检察院起诉的高利转贷罪,梁秀芬表示曾向银行贷款180万元,但没有借款给某化学品厂,双方当时正在打官司,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也指出不知资金从何处而来,完全是刘树伟“一手操办”。
“没有证据证明梁秀芬高利转贷,也没有证据证明梁秀芬高利转贷获取了50多万元的利息。高利转贷罪的必备要件是通过转贷获得高利,并达到一定的数额,还要是事前有犯罪故意存在。而这一切在本案中均不存在。”朱明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冰山一角
近日,银监会已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加强统一授信、授权管理,审慎开展票据业务。原则上支行或一线经营单位仅负责票据承兑和直贴业务,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业务,须由总行或经授权的分行专门部门负责办理。
但长期以来,承兑汇票的虚开、贴现等地下交易一直长盛不衰,除了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银行贷款规模受限等因素外,其中隐含的巨大利益链条及参与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助推因素。
本案所涉及的临沂银行某支行行长的做法只是揭示了这类模式的冰山一角,其特别之处在于刘树伟将相关息差利益完全据为己有,留给银行机构的只是存贷款规模和业绩考核角度的指标利益。
出票人企业、贴现人、承兑银行及相关经办人员都各取所需,有着各自的独立利益。从承兑银行的角度,将承兑汇票融资和民间借贷相关联,是不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乃至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多或少曾经做过并依然实践着这种模式,有的甚至构成了银行获取表外收入的行业潜规则。
北京市未名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庆春指出,虽然当前银行监管比较严格,行业协会所拟定和推荐的各项风控措施比较完备,如果各商业银行均能有效执行,应该很难发生像此次临商银行一样的长期、大额违法违规事件。但在另一方面,风控薄弱只是风险发生的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有更多和更高的银行管理层实际放任了风险的发生,甚至他们自己就是风险事件背后的实际操纵者。否则,很难理解在银企对账、年度稽核、年度审计、合规检查、员工举报等制度安排下,一个几乎公开操作的违规行为居然常年发生。
本案中,似乎并没有牵涉那些用循环开立承兑汇票的手段不断借旧还新的企业的详细情况,如果深入调查,相信一定能够揭示此类做法背后的更令人惊异的利益链条。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最重要主体,有着强烈的外部性特征,发生这类较“低”层次的金融犯罪,对银行声誉、股东利益、存款人利益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会产生传导式的负面影响。
“无论本案中梁秀芬是否构成犯罪、刘树伟的行为是否是职务行为、银行是否应该在没有真实资金交付的情况下承担民事责任,临商银行自身都算不上是任何意义上的赢家。”杜庆春最后表示。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