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张茉楠:实体因素主导大宗商品沉浮

    2012-10-19 01:29

    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美国QE3以及全球央行联手释放流动性之后,全球大宗商品方面并没有出现此前所预期的新一轮反弹,反而凸显疲态,到底谁是主导大宗商品走势的决定性力量?

    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激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热情,国际期货市场原油价格甚至一度突破100美元/桶,而且在流动性的催化下,特别是在由于美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国家罕见极端天气影响农作物生产,国际农产品在大豆、玉米以及小麦等谷物产品的带动下大幅上涨,涨幅较大的国际市场豆粕一度飙涨超过60%。

    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大宗商品方面并没有出现此前所预期的那样大幅上涨或是新一轮反弹,国内工业品方面更是全线收跌。其中,石化类商品跌幅明显,塑料期货主力合约1301收于每吨1.019万元,跌幅2.58%;甲醇期货主力合约1301收于每吨2811元,跌幅2.02%。制约商品和资源品涨势的力量是什么?

    从中长期看,实体因素而不是虚拟因素主导大宗商品市场沉浮。中国需求周期以及传统重工业化产业周期行将接近尾声,很可能预示着国际大宗商品的超级“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就需求量而言,中国多种大宗商品需求量,位居全球首位。2002~2007年间,中国钢铁产量从1.82亿吨增长到4.89亿吨,增量为3.07亿吨,占同期全球钢铁产出增量4.4亿吨的70%。同期,中国铜、铝、铁矿石、石油四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对全球消费增量贡献比分别为51%、56%、89%和33%。

    然而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到达“峰值”后的趋势性放缓,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难以走出“独立行情”。

    此外,由于中国今后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就意味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将越来越少依靠商品制造,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小。从中长期看,中国正在告别两位数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将下一个台阶,从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运行。

    但是从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基本要素看则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享受基础要素的“红利期”很快就要期满。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化、由政策和人口结构导致的储蓄率变化,以及由劳动力再配置格局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都会出现变化。过去几年来中国市场上大宗商品的存货数量大大增加,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这些未消化的存货可能让中国成为几种大宗商品的净卖家。

    因此,由中国需求基本面支撑的大宗商品、资源的繁荣周期也将趋于尾声。中国“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增长模式难持续。经济增长将从由大量消耗资源的模式,转为由通过改善资源使用效率所推动,失去了需求的支撑,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也将接近尾声。

    最后,从全球结构调整角度看,以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转变发展方式、重建国际竞争优势和提升国际地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任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力推“再工业化”战略,但美国所指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新中基披露5.26亿逾期贷款 共涉4家银行

    下一篇

    反诉疑云:临商银行前支行行长落马牵出案中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