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刘铭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刘铭
带有某类超级算法的高频交易,往往能毫不费力地入侵证券市场,即便面对的是固若金汤的美国股市。上周,疑似来自某家高频交易商的程序,竟在发送出逾百万个报价后神秘蒸发。
报价后突然消失
据顶级高频交易监控商Nanex的资料,上周美国证券市场有多达4%的报价都由一个神秘的电脑程序执行,但其中竟没有一笔交易完成。更诡异的是,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周五上午10时30分,该交易程序在给出上百万个报价后突然消失。至今,该程序的动机仍不明。
“神秘程序能在25毫秒内集中对近500只股票进行报价,方法是先给出200个虚假报价,随之删除;然后再给出400个,再删除;如此循环运作”,Nanex总裁Hunsader称,“这表明即使是一个人也能对市场造成极大的影响,但交易所不会对这种行为进行检测。”
令人倍感不安的是,Nanex的资料显示,该程序产生的逾百万个报价占到了整个交易带宽的10%,且仅出现在纳斯达克市场。这意味着,同时段交易的股票很可能受到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据Nanex事后提供的模拟图,每隔25毫秒,该交易程序的报价频率为200次~400次,快时甚至达到1000次,占到了同期所有报价的80%。
有匿名交易员反映称,这是某高频交易公司的把戏,目的是引诱买家入手一只指定股票,同时暴露自己的仓位。一旦买家下单,高频交易将快速取消报价,留下暴露头寸的投资者。
高频交易的负面效应
事实上,很多类似程序的最终目标都是制造信息拥堵。通过大量的无效数据提升交易所系统数据交换的负担,使其他交易者接收到的市场数据与实时数据间产生大量延迟,程序操作一方借此获得套利机会。
资料显示,高频交易约占美国证券市场总交易量的70%。有市场人士担忧称,若这类程序泛滥,大量由电脑发出的报价,而非投资者经判断进行的交易,可能会引发诸如“闪电崩盘”等类似的交易事故。2010年5月6日,道指在一夜之间最多暴跌超过千点,市值更瞬间蒸发逾8600亿美元。事后,高频交易订单被认为是这起灾难的罪魁祸首。
目前,美国有越来越多的职业投资者认为,高频交易严重损害了投资者信心,必须予以遏制。被誉为投资传奇的OmegaAdvisors创始人Cooperman表示,“美国证交会必须制止市场赌博。过去传统的投资者已被机器交易取代,后者通过高频算法在每次交易上制造微利,最后积少成多。”
Cooperman建议美国股市引入1938年的证券提价交易规则(Uptickrule),以限制卖空股票。据了解,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采用了该交易规则,要求只有在最新成交价高于前一次成交价时才可以卖空,但SEC于2007年废弃了该规则。
Nanex总裁Hunsader警告称,监管者应该马上采取行动,以免类似交易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并且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对报价行为进行征税,有助于减少虚假报价的情况,从而稳定交易环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