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纸”月饼?商业饼?社交饼?--中秋月饼三大怪象调查

    新华网 2012-09-29 20:07

    有关专家认为,乱象“饼”生背后,是月饼“太忙”、传统“太闲”,导致了小小月饼意义超载、重负难堪,折射出的不仅是文化之惑,更是现实之惑。

    怪象之二:“社交饼”盛行,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

    “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是人们对那些消费动辄数百元、数千元包装豪华的月饼礼品的一种调侃。好好的一个传统佳节,为何总会出现这种庸俗的怪现象呢?

    “不管多少钱一盒的月饼,除了包装盒不一样,里面全都一样。外面一层薄皮,里面黏糊糊的一大坨馅料,甜得发腻。”一位市民说。记者在南京随机采访了十几个市民,其中中秋根本不吃或只尝一个的占受访人数的一半以上。

    除了感觉不好吃、不想吃,还有些人表示吃不起。记者走访南京多家超市发现,苏果、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的盒装月饼价格从近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单价算下来,最便宜的也要10元一块,最贵的则要上百元一块。“也就送礼才买这么贵的。”有市民一边选购一边说,“这哪儿是吃月饼啊,简直就是在吃钱!”

    月饼脱离食品,变身为钱,已经成为现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两年已有多家银行推出了“金月饼”、“银月饼”。在南京工商银行某网点看到,“月饼“上绘有明月、荷花、仙鹤等吉祥图案,并配有“团团圆圆”、“平平安安”、“鹤寿延年”等字样。最贵的一套两枚50克的金月饼售价高达47620元,最便宜的一枚银月饼也要850元。

    “月饼花样再多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消费它们的是谁。现状是一些月饼早已偏离了食物的范畴,成为拉关系走后门的‘铺路饼’,甚至是权钱勾兑的‘腐败饼’。”南京大学社会学专家周晓红表示,归根结底,月饼之所以成为人们的社交道具,背后是人情经济在作祟,是社交心理的异变。

    上一篇

    美初裁对中国不锈钢拉制水槽征收反倾销税

    下一篇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暨 2012世界经济重大理论研讨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