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创新和突破 成2012基金主旋律

    2012-09-29 00:59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创新——这一永恒的主题,似乎在2012年有着不同寻常的味道,因为基金公司围绕着持有人的创新,正在实实在在发挥着超乎想象的作用;突破——面对困局,基金业也一直在苦苦思考突破之道,虽然效果还没有显现,但求变的决心却已经凸显。

    /创新篇/

    创新以“绝对收益”为核心

    国泰基金专户投资总监 张则斌

    近几年来A股市场不景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谈“创新”,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给投资者一个绝对收益。

    就基金公司而言,如今是一个逐步走向放松管制、走向混业的过程——基金的投资工具从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到最近又开始讨论非流通股权、收益权等方面。这给基金提供了更多的可选的投资机会,所以带来创新热情重燃。

    “创新”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到收益问题上,对基金公司来讲扎实的投资能力是创新的立足点。同时,在未来涉及一些新的投资品种时,对公司风控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追求绝对收益的道路上,不妨将周期放得更长远一些。如果做一个简单的长短期划分,现在客户普遍需求是要求短周期的绝对收益——也就是每年都得挣钱。其实我认为追求绝对收益的周期可以更加宽松一点,可能一年两年不挣钱,但在三年五年或者六年七年这样的长周期中能挣钱,这是另外一种对绝对收益的理解。从目前来看,长周期的累计收益其实比短周期更好。

    基金公司正处于行业过渡期

    易方达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 马骏

    现在的这种投研体系、基金经理、研究员、交易员完全分割。我内心也问过为什么那么多研究员、交易员想做基金经理,他们能不能在他的岗位上,比如研究员能否持续做七八年?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研究员的平均从业年限超过三年就是一个坎儿,再朝上走,就存在转岗的压力,转岗的过程一定伴随着研究团队平均从业年限的下降,同时投资团队的平均年限也随之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投研水平的下降、投资业绩不尽如人意也就可以理解了。

    从固定收益业务管理的角度看,原有的投资、交易完全分离的业务管理模式,其实一开始就存在缺陷,只是业务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其对业务管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相关业务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越发显得不合时宜了。当初依照股票投资管理模式建立的投资、交易防火墙,在隔离业务风险的同时,管理效率也能同步得到保障的前提是投资交易方式是竞价交易、结算方式是担保交收,而对于固定收益业务管理来说,投资交易是OTC模式,结算方式是非担保交收,如果还是按原有股票投资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很难保障业务能够保持高的效率。

    其次,交易跟清算之间的分离在现有管理方式下也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因为固定收益业务的交收伴随着大量的回转交易,而目前交易结算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手工业务,如果交易和清算严格分开,随着规模的扩张,一定会带来交易笔数的大幅上升,如何保障清算的效率和资金的及时偿付,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确实存在很大的疑问。

    本质上目前行业没有较为实质的创新,我们之所以对创新充满着热情,是因为认知创新可带来规模的扩张。从产品的角度,我一直相信路径依赖。中美两个国家非常相像,美国金融市场以往走过的路,中国一定会走。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过程当中的一个过渡型产品,终极就是货币基金,美国五十年下来短久期的产品就剩下这么一个货币基金。此外,分级产品也是一个过渡型产品,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没有分级产品,在中国为什么有生存空间,原因就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无法在银行间市场长期持续低成本的维持杠杆,目前只能在零售市场通过分级产品获得杠杆。将来一旦机构投资者通过授信能够有效地在银行间市场获得杠杆时,我认为这个分级产品也就没有市场了,因为它没有存在的基础,它的成本太高、可获得性太差。我们所有的创新产品一定要有其合理的投资逻辑,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规模扩张,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

    基金创新也要守住大本营

    海通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总监 娄静

    毫无疑问,整个资产管理业务非常具有发展前景。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新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很多机遇,涉及收益权或者股权、债权等多方面业务。

    不过,新领域的开拓,基金公司应认清自身在二级市场上积累的优势,同时依靠股东资源优势,有选择的开拓相关特色产品。

    创新遭遇四大挑战

    新机遇出现的同时,基金公司也同时面临四大挑战:商业模式、资本金、人才和资金起点过高。

    基金公司传统的二级市场投资依靠人的专业能力,投资者风险自担,对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求也不高。而股权、收益权、债权更多的依靠人脉资源和公司资源。

    股权投资方面,证券公司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券商有投行业务,从事股权投资是投行业务的自然延伸。银行从事收益权和债权资产管理业务也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的主业是信贷业务,可以接触到非常多有借款需求的客户,包装成很多理财产品。这些商业模式带来的优势是基金公司不具备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事这些投资的客户常常是中低风险投资者,购买这些产品时常常比较看重产品发行方的信誉、股东实力和注册资本金,而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只有一两个亿,高的也就3亿元,劣势还是很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从事上述新领域的相关人才,与基金公司传统的人才结构也不同,需要重新组建和打造一支团队,这也是要耗费较大精力的,基金公司付出的成本也过高。

    最后,基金专户的资金起点是100万元,而券商理财和银行理财的起点只有5万元,这对基金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也不利。

    立足二级市场选择出击

    即使业务范围拓宽,基金公司切记不能忘记自己在二级市场投资理财领域的优势地位,这一点不能放松。

    在基金公司现有的结构和能力背景下,基金公司应该明确立足二级市场投资管理的发展战略,根据公司自身情况选择出击其他业务,寻求股东项目资源支持、资本金支持以及“猎头”人才。

    能获得银行、券商和信托等股东的帮助无疑有助于这些业务的开展。当然,上述业务与券商、银行和信托自身从事的业务有一定重叠,基金公司可能会抱怨自己获得来自股东的支持不够。事实上监管部门也认识到这些问题,所以规定未来券商绝对控股一个基金公司时,不可以再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这些只能依赖基金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沟通、协调。银行和信托控股的基金公司也会遇到这些问题。

    寻求股东增资扩股也很重要,或引进实力雄厚的新股东,只有充足的资本实力,这些业务的顺利开展才有保障。

    做好PE、收益权、债权等业务,更多的是需要项目资源和人脉资源,在基金公司不具备天然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这些人才是很难靠内部培养获得的,因此如果开展这些业务,“猎头”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在专户资金起点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能开展一些差异化产品同时在原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有潜力的客户资源。

    创新是一种态度

    民生银行 付崇

    汉语比较有意思,金融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融”字,即融会贯通,旨在解决三个问题:资金来源、资金通道、资金投向。这三个环节的组合,对应的模式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创新是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在进行。

    总体上,我对创新的看法包括这样几个层面,基础工具要研究透,在基础工具上是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上是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上应该是模式搭建。在模式的选择标准上,我认为应该是可复制、易规范、高效益。模式之上,是观念。

    因此,创新是一个包括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方案设计、模式搭建、观念革新的完整体系,其最终体现的是一种工作乃至生活的态度。

    /突破篇/

    呈现专业感,在金融服务中产生共鸣

    诺亚正行副总经理 白昊

    中国在未来基金产品的市场需求上是巨大的,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当下的不满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背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在这个机会面前,首先,需要考虑如何将专业感呈现出来。

    基金行业发展之初,基金经理都是“神”,现在是走下“神坛”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平民化”——用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话来和客户进行沟通。我们最近看到,中国现在的基金经理和当年的基金经理的专业度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说话的方式、与大客户交流的方式和过去相比却完全改变了。这是非常大的变化,这是未来机会出现的苗头,要让面对的人有感受,带给他专业感。

    另外,我认为中国还处于一个创业时代,如何让创业家在金融服务上产生共鸣,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真正好的营销应该是服务,好的服务精神让我们感受的是企业乃至行业的灵魂。如何创造这样好的服务精神,如何在这样共鸣的时代培养好的服务精神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

    基金需要更广泛的投资工具和平台

    华商基金市场部总监 王有

    要想在目前的困境有所突破,我觉得出路可能有几个方面。

    首先,监管部门应该提供良好的环境。郭主席上任以来推进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拓宽投资渠道、减少投资限制等,这些都是为了给基金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有了这样的土壤和环境,这个行业才会有持续的发展。第二,基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大力支持。

    还有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基金公司自身要下功夫,要苦练内功。首先要稳步发展,就像温总理讲的要稳增长。我们应该在稳住的情况下再去谈创新业务,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应该首先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特色业务,然后再去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多元化的标准。另外,从业务本身的角度看,目前不少投资品种仍然没有向公募基金放开,比如中国到现在还没有期权交易,再比如ETF还没有做到单日T+0的多次往返交易等等,这些给基金管理人实现绝对收益造成了很大困难,在这些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实施“到点成立”让发行的目的归位

    华泰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评价中心总监 王群航

    在基金发行方面,应该尽快推广“到点成立”制度,它对于未来基金市场的发展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按基金公司通常做法,一只新基金成立常要耗费近两个月时间。据测算,如果实施“到点成立”,好的基金公司可以在两周内完成新基金的全部发行工作。

    与实施“到点成立”紧密配合的其它做法之一,就是在宣布新基金成立的同时,宣布开放新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首先,投资者的资金会从以往等待最后期限变成及时认购;其次,只要初期的运作业绩不错,新资金将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新基金当中;再者,托管银行可以就此腾出精力来做好其他工作;最后,实施“到点成立”应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为了配合基金发行的作用回归本位,在实施“到点成立”发行方式的同时,基金发行工作还应该能够做到“次日验资,隔日成立,立即申购,月内建仓”。

    基金行业三大困惑

    博时基金总裁助理 刘东

    我感觉这个行业当中确实有很多困惑需要解决。

    第一个困惑,同质化产品过多,真实的投资需求并没有被仔细研究过。未来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为特定目标群体推出特定产品。

    第二个困惑,客户经理主要精力还在新发上,有业绩的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并不太被看重。我认为未来我们应该逐渐变销售为理财服务,加强对持续营销的重视。所谓持续营销是在合适的时机向客户销售合适的产品,提供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建议。

    第三个困惑,现在机构和零售截然不同的两种价值判断。我们拿出一个好的投资方案去跟境外的QFII资金沟通,他们会从我们的投资系统、投资流程等角度来判断。但是同样的一套东西拿到银行柜台去,可能作用就不太大。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就是鼓励创新,让基金公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各类ETF、债权类基金、投资未上市股权基金等产品都将陆续进入投资者视野,我对基金行业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从买方角度考虑产品创新

    天弘基金首席市场官 周晓明

    现在所谓的基金销售困局并不完全体现在数字中,净值规模缩水了,份额规模还在增长。基金销售的困难更多体现在客户对开放式基金总体信任度的下降,从而也造成在基金的生态链条上,基金公司的竞争力和谈判地位在下降,这是开展基金营销活动非常难的两个方面。这两者都会加大营销难度和营销成本。

    放开投资范围,给基金公司更多的松绑、开源,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好的办法。虽然对基金公司的挑战应该说是比较大的,但是毕竟开了一扇门。随着私募子公司的设立、投资标的的放开,基金公司有机会去通过更多的标的、投资手段、产品组织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风险收益的组合,这会丰富基金行业的产品功能,提升竞争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募基金就无所作为,公募基金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方向,比如说产品经营就是一个大的方面。其中,产品创新是一方面,我觉得以前的产品创新,多数有点主观化,从供给方角度考虑问题比较多一些。除了从最开始的投资标的创新、到投资管理方式的创新、再到分级基金这样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创新,以及如发起式基金从管理人和持有人利益关系方面的创新等,我认为产品功能的创新空间还有很多。现在在产品交易环节创新,比如还信用卡或者探讨货币基金的支付功能等等,与客户的生活相联接,把基金功能递延出去,这是一个方向。这里可以做的文章还是比较多的。

    产品经营方面还有一点,就是在经营思想上要把产品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从产品线中为客户找机会、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追求发新产品。可能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策略、选择、阶段性的目标,但是总的来说,产品经营是把自己所有的产品线通盘考虑来提供给客户的功能。所以老产品的营销、产品之间的组合以及对自己客户在自己产品线内部的经营,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业绩预测失准 信维通信发补充说明

    下一篇

    大视界 新起点——基金2012柳暗花渐明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