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提振资本市场 不宜出台过头政策

    证券时报 2012-09-25 11:58

    危时计拙。历史的经验表明,管理部门出台临时救市政策,股市历经脉冲式上涨之后,还是会重新回到起点。市场还是要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我修复。

    监管层是资本市场的守夜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与频度,在市场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特别是铁面查处了原并购重组委委员吴建敏内幕交易案,用实践践行了“证监会要带头讲诚信”的誓言。

    不可否认,目前市场各方对新股IPO财务造假、上市后业绩变脸等问题,依然有很强烈的质疑之声。前不久在香港审结的洪良国际造假案可资借鉴——香港证监会不仅成功迫使洪良国际按照停牌前的股价将募集的资金退还中小股东,还严惩了保荐机构。我们希望监管部门尽快做好制度安排,建立IPO追溯机制,对于违规的公司与机构要敢于痛下杀手,还IPO市场一片洁净的天空。

    过头政策将引致连锁反应

    由证券时报发起的“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激起业内广泛关注。各路方家积极建言献策,甚至建议出台诸如恢复T+0交易、暂停新股发行等过头政策。

    危时计拙。历史的经验表明,管理部门出台临时救市政策,股市历经脉冲式上涨之后,还是会重新回到起点。市场还是要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我修复。

    以过头政策来救市,当一个问题看似解决了,有可能派生出诸多新问题。假如监管部门停发新股,对创投机构而言就缺少了退出渠道,势必会影响他们投资创业企业的积极性。如此,一些企业难免会陷入经营困顿,就会对实体经济、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带来连锁反应。我们不否认创投的逐利性,但是作为民间资金的重要投资载体,其市场化配置效率无疑是最高的。中国之所以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国家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固然重要,与创投机构持续活跃、帮助一大批创业企业渡过难关也是密不可分的。

    度尽劫波,希望犹在。尽管A股市场已经历经三年调整,但是上市公司总体质量还是可靠的,资本市场的根基并未动摇。在市场低迷之际,监管层更应该淡定下来,扎实做好基础制度建设工作。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新的政治周期即将开启,“调结构、促转型”依然是新一代领导集体需要勉力而为的长期工作。中国要想更加强大,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个重要平台与支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宏观经济穿越当前的迷雾,资本市场必将迎来阳光普照的时候。

    上一篇

    全球量宽难挡中国资本外流风险

    下一篇

    实力游资“倒腾”天业股份 机构大宗交易吸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