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摸索中的2012

    2012-09-23 18:0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凯    

    每经记者 李凯

    市场均衡---这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常见的术语,其本意指在市场交易行为中,当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方所愿意出售的数量时,此时市场即处于均衡状态。虽然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有严格的假定条件,市场均衡也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不可否认,在均衡状态下,无论对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是有利的。

    作为推而广之的经济学理论,基金市场同样适用。基金公司作为供给方,为市场提供投资产品;而投资者作为需求方,有购买产品的需求。

    不过,现实的尴尬却是:基金公司开发的大多数产品,甚至包括创新型产品,都需要下大力气进行营销,才会有点人气,而一旦放开申赎之后,大部分人会逃之夭夭;反观投资者,虽然在抱怨负利率,抱怨投资渠道狭窄,但对基金公司提供的产品却少有问津。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这就是近5年内不断上演的重复故事!

    不过,“忽如一夜春风来”,经历了5年的迷茫之后,2012的基金似乎突然上路了,所以2012基金那些事或许还比较幼稚,或许还只是热闹而已,但选择了变化就意味着生机,意味着突破!

    上海,陆家嘴,某大厦的36楼,虽然窗外是壮丽的黄浦江景,但黄云(化名)却一点观赏的心情都没有。作为排名前30位的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工作压力让他异常烦闷。上半年理财债基的冲击,彻底将市场原有的规模排名打乱了,如何冲规模,如何完成年终的考核任务,一系列难题都让黄云眉头皱得紧紧的---“卖基金怎么就会这么难呢?”

    其实备感艰难的何止黄云!2012年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似乎让困境中的基金看到了曙光,然而真正能从中受益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基金公司仍在自己的道路上摸索!

    缩衣节食的2012

    黄云作为在基金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的老员工,不仅经历了2007年的黄金岁月,同样也经历了2008以来市场的持续低迷。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点不可思议,2007年为啥会有那么多人买基金?简直挡都挡不住。”谈起当初的那段经历,黄云至今仍念念不忘,“经济持续发展,老百姓的需求应该只会变得更大,为啥现在基金公司千方百计想办法,但需求却总是打不开呢?”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或许用一组鲜活的数据更能说服人:2007年公募基金总数量发展到了363只,基金规模在年底更是一举突破3万亿大关,达到3.275万亿。经过4年的发展之后。2011年基金数量增长了1.5倍,达到了914只,但基金总规模却仅为2.165万亿,仅相当于2007年的2/3。

    “连续4年滑坡,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黄云说,“现在除了个别几家外,多数基金公司可谓缩衣节食,艰苦奋斗!”

    或许你会认为黄云所说的仅仅是一句戏言,因为谁会想象管理费丰厚的基金公司会过上如此艰苦的日子,然而这恰恰却是基金行业2012年的真实写照。

    “公司半年度总结会议刚开过,领导明确说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年终奖打折将是板上钉钉,只是打几折的问题了!”北京某基金公司一中层人士如此表示。

    “今年我们费用方面简直扣得死死的,我们不仅将新产品的宣传资料全部停了,就连对账单都从一个月一寄延长到了一个季度。”上述基金公司中层人士透露。

    更有甚者,超过万元的费用需总经理办公会议审批,而之前基金公司招待客户的瓶装水也换成了用纸杯接的桶装水。

    减员降薪,千方百计降费用,这俨然成为2012基金公司一道另类的风景线。

    柳暗花明的2012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经历了4年的沉默之后,2012年的基金市场或许开始了一轮小小的爆发。

    “真没想到,产品创新果真会带来如此大的推动力!”面对市场再度出现的生机,作为资深人士的黄云也感到意外。

    创新这一术语,其实在前几年并不少见,从分级基金到指数创新,从QDII到债券基金,各大基金公司显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陈出新,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热闹一时,退潮更快。

    然而,今年的创新却似乎一浪接着一浪,声势浩大,特别是理财债基的推出,银行系的跟进,使得这轮热潮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6月30日,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4436.34亿元,份额规模27960.82亿份,较2011年年末分别增加2517.94亿元和1450.89亿份。

    虽然增加的额度并不大,但与连续4年的下滑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变化却是实在的,是有成效的。

    “虽然对理财债基不少基金公司还是一窝蜂的上,但至少这种变化能振奋行业士气,对行业的发展是有震动的,这种变化比不变显然要好得多!”一位多年从事基金行业研究的资深人士如此表示。

    “我们要打造全天候基金公司!”

    “2012年我们将继续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予以突破!”

    “2012年我们将在收益率上进行重点考虑,今后将不再考虑相对收益,希望能够从绝对收益上下功夫!”

    ……

    年初的时候,上面这些声音并没有引起市场太大的关注,因为事实还没有出现。但现在回过头来看,2012年的柳暗花明其实并非无根之木,也并非一蹴而就。

    寻根问底的2012

    “理财债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黄云的疑惑,其实也代表着众多基金从业人士的感受。规模如何做大?年中考核任务如何完成?这都是最现实的问题。

    虽然理财债基的兴起让众多基金公司看到了曙光,但5年的徘徊和摸索后,仍有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究竟该如何创新?究竟该如何突破?

    我们不妨可以极端地设想一下,如果涉及的产品能够100%甚至超过100%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相信投资者肯定会拼命去抢吧。或许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国债通宵排队的盛况,如果真能达到这种状态,是不是基金公司的市场部都可以撤销,这岂不是又会省下一大笔费用?

    说到这里,其实问题又回归到了实质,基金公司虽然一直在不断提出“市场需求型”,但真正能够达到市场需求的东西又有多少,如果真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那么基金公司会少走多少弯路。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市场需求大不过股东的指挥棒,资本为王的根本症结依然制约着基金公司的发展。为了完成规模指标,为了完成盈利指标,损失的就是投资者的信任度,就是投资者的信心,或许这才是导致市场失衡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当理财债基真正吻合市场需求之后,相信应该看到真正需求导向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希望由此真正惊醒基金从业者。或许当我们对此有了更深了解之后,刨根问底的2012才能真正成为基金行业的又一转折点。<引题>=

    <图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用户资金不翼而飞 第三方支付再敲警钟

    下一篇

    喧嚣的2012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