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IHS高级经济学家任先芳:QE3推出后 中国货币政策少动为宜

    2012-09-21 00:53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张茜 发自北京    

    每经实习记者 张茜 发自北京

    美国当地时间9月13日,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此前一周欧洲央行宣布的新不限量购债计划被解读为“第三条量化宽松道路”,日本银行央行于8月19日宣布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在现行70万亿日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万亿日元。

    中国人民银行该如何接棒此轮货币“放水”?全球三大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集体开闸会对中国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主题专访了全球领先的信息和数据公司IHS高级经济学家任先芳。

    QE3对中国实体经济没有影响

    NBD:虽然高层争议不断,但一周之前美联储还是宣布推出QE3,这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任先芳:我们认为QE3对中国(实体)经济没有影响,因为它对美国经济也没有影响。QE3最大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正面作用体现在将住房(贷款)利率降低20个基点,影响很小。另外,美国住房市场贷款供应仍然偏紧,正负相抵,QE3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微弱。

    但QE3对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有影响,对中国市场影响主要反映在对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影响:必须要在汇率稳定和价格稳定中二选一。我们预测在未来的一年,政策制定将优先考虑保证汇率平稳。

    QE3势必会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进一步打压中国出口。为避免QE3对汇率造成冲击,央行的干预可能会加大。未来一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再次回到与美元 “软挂钩”以保出口。虽然被动投放货币会加大通胀风险,但牺牲价格保增长是更可能的选项:很多工业品已经出现了通缩。加之出口锐减,政府不得不接受容忍范围之内的通胀。

    NBD:动准或动息,您认为央行会怎样应对QE3对中国货币体系带来的冲击?

    任先芳:少动最好。QE3之后整个货币政策要重新计算风险性。鉴于QE3释放的流动性,中国面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压力。

    ECB(欧央行)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利率,中国降息也有空间,但是保汇率可能会带来通胀风险,如果再降息,可能形成负利率。

    短期和中长期风险叠加体现

    NBD:“减速”和“危机”已成为今年论及中国经济时的高频词,您认为中国经济的风险主要在哪里?

    任先芳:最大的问题是中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交叠在一起集中体现。

    中长期风险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增长中枢的下滑,我们预测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左右。

    短期的风险在于现在中国急速的去杠杆的过程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

    此前两三年中国杠杆化的过程过快。到2011年年底,累计达五六十亿元的信贷里一半是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发放的,这个贷款量比较超前。

    现在去杠杆的速度是近十年来最猛烈的一次。近年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一度触及40%,现在4%左右,M2同比增长一度达30%,现在不到14%。在内外压力交替之下,中国在主动、被动去杠杆,而且过程非常剧烈。

    现在的挑战是能不能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控制(经济增长)失速。

    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出口下滑厉害有目共睹,此外,外围经济恶化、资本流入加速收缩导致M1、M2下降严重。也是股市下挫的部分原因。从2011年6月(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结束后,外围风险厌恶情绪上升,资金就从新兴市场逃离。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就开始失速。

    NBD:近期,地方政府又喊出了一万亿的“铁工基”投资振兴计划,您如何评价?

    任先芳:我们估算今年地方政府推出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总额在10万亿元左右。但所谓“新一轮刺激计划”或许是一种错觉,其中可能一大半都是“十二五”计划的一部分。

    此轮计划反映地方政府的 (投资)意愿,他们愿意花多少钱,最终有多少项目能实现还是由金融市场拍板。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市场避险情绪蔓延,资金撤出。现在贷款增长率维持在16%的低位,银行惜贷明显,2009年高峰时期,信贷增速在30%左右。

    NBD:您认为,大规模刺激计划和银行不良资产上升有没有联系?

    任先芳:大规模的信贷狂欢之后所有银行资产都会恶化,中国应该也不例外,但目前仍未显现。按国际经验,资产肯定会受到损失,需要很多年来消化。

    1998年银行不良贷款达到近30%,现在中国银行业没有面临此种险境。2004年,主要银行资产负债表得到了清洗。我们现在还在享受2000年银行改革的红利,在这个前提下,现在的情况不会比1998年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QE3行情暂降温 贵金属后市仍被看好

    下一篇

    “颠覆”吼成“忽悠”乐视营销警示新型信披违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