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小、小微金融,重点是怎样选好目标客户,怎样做好风险防范,“我们在目标客户上采取分层的做法,客户分层以后我们按照不同的方案和营销方案去做。”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呼和浩特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呼和浩特
9月17日上午,呼和浩特市的新城宾馆内,随着一面白底印着蓝色标志的会旗被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挥动,2012年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正式开幕,民生银行正是今年会议的承办行。
此次会议,不论是监管层还是商业银行代表,都在强调一个话题——管理风险,面对今年经济增速下滑,实体经济运行活力下降的客观环境,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地寻找更适应经济环境,更能稳健发展的道路。
平滑风险寻转型
“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切实提高复杂环境下风险管理的水平,采取有力措施识别、计量、缓释、控制和化解风险,确保稳健审慎经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当天的讲话中提示,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严守风险底线。
今年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制造业、出口行业尤其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疲软的拖累,订单减少、开工率下降,而由此引发的金融案件也较往年增多,从已公布的各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多家银行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增多。
对于一些主要业务在江浙长三角地区集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受到经济环境影响而引发资产风险的问题尤其严重。
“浦发银行在长三角地区具备优势,业务占浦发银行总量近40%。江浙地带企业经营遇到一些问题,不良率上升速度比较快一点。新增不良也主要来自江浙地带。”浦发银行副行长刘信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董文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传统产业面临重构或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经营模式下的中小企业风险加大,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增加。
正是面临着这样的压力,股份制银行更迫切地希望在资产收益上寻找到一个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点,而传统的大企业客户显然并不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目光转向了与其自身规模、能力相匹配的中小、小微企业市场。
提升小微金融专业化水平
但是,正如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所说,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其风险确实比大企业大。
“上半年的确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在放缓,不良率在提升。”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坦陈,“小微企业金融最关键的是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
“小微的风险比较大,当前市场低迷,风险和机会并存。银行需要更仔细地去开发一些企业,成功的概率更高。”光大银行行长郭友表示,该行计划80%以上贷款用在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身上。
正由于小微金融的复杂性,需要商业银行在管理、人员、流程上更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你总是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你不能总做低风险低收入的业务,从未来角度看,银行始终面对这种利率市场化、脱媒市场环境,”马蔚华认为,做小微企业能够使银行的客户经理探索一套风险管理的本事,“这是真正的本事,而不是牺牲收益。”
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则表示,做中小、小微金融,重点是怎样选好目标客户,怎样做好风险防范,“我们在目标客户上采取分层的做法,客户分层以后我们按照不同的方案和营销方案去做。”
值得关注的是,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开设专业化分支机构作为其发展小微金融的重要战略。
如华夏银行在绍兴和常州分别开设了小企业分行,广发银行今年目标设立100个小企业中心,建成特色化专业化支行,部分改为专做小企业的支行。民生银行已开设了石材、茶叶、海洋渔业等专业化支行,并计划年内专业化支行达到50家。
经营模式改革加速
新的小微业务市场能否迅速高效铺开,离不开银行经营模式的优化。
董文标认为,经济全面转型和产业提升开始起步,金融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加速,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正在复杂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经营模式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表示,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达到一定体量后,下一步战略定位和方向,对于自己的市场定位怎么做,办个怎样的银行,走怎样的方向,现有优势怎么发挥,未来市场去哪里寻找等问题,这些根本性的路径都还需要一些时间考虑。
招商银行已经明确启动二次转型,第一次是转向零售银行,第二次则是转向小微金融,马蔚华表示,“巴塞尔协议三”已推出,银行要持续发展,必须寻找降低资本消耗,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降低成本,风险可控的转型道路,这需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享受75%的优惠。”
正在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兴业银行的行长李仁杰透露,从业务层面该行将分成三大板块,一个是对公业务,一个是零售业务,一个是金融市场的业务。这三大条线成为准事业部,与分行成矩阵式的管理,配合这些管理改革,财务、风险都做了相应的配套改革,“这些改革能促进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专业能力,内部各项业务可核算,成本可分担,总体上提高银行的效益。”
“所有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转型发展的尝视,渤海银行也不例外。”渤海银行行长赵世刚表示,将加强对资金错配的管理,并提高对表外业务管理的关注度,坚持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